-
137。 28. 粟谷良道:〈天台三谛说と吉藏二谛说〉,《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1卷, 第1号,京都,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昭和57年(1982)12月,p.138~139。 29. 松田和信:〈...p.380~387。 29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382~383。 30 大正28,434a13、434a18。 31 大正28,434a3。 32 “波伽罗那...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初果向。大众部认为初果向是可以久住的,意思就是非像有部见道一刹那的狭窄定义,因为其根本就是提倡“缘起是无为”的。31简言之,即是在信解缘起法的闻思位中,已可堪称为圣人了。其实,在《舍利弗阿毗昙论》中对“...善根。”(大正15,280a) 31 《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c/17a);《大毗婆沙论》卷23(大正27,116c);佛教中的大众系与分别说系,都说此缘起支性与圣道支性是无为的,就因为这两大理...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
-
都是十六行相。31可是,在《阿毗昙毗婆沙论》中,只有四谛的共相为十六行相,其余都是以“无常、苦、空、无我”为总相(共相)。这种观察,与《瑜伽师地论》相同,如说: 又修行者于彼诸行正观察时,先以闻所...《成唯识论》卷1(大正31,1a23~24)。 30 《大毗婆沙论》卷69(大正27,358b9)。 31 在晚出的阿毗达磨论,几乎都依据《大毗婆沙论》所说,专以十六行相为共相。印顺法师认为这是...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的依据,因而开展出不同的修道次第。30简而言之,说一切有部是依于三贤四善根位入正性离生的;而赤铜鍱部则依于《中部》的〈传车经〉31中所提到的“七清净”32为修学次第入正性离生,而向于解脱。 随著...息念四念住等。修所成慧者,如暖顶忍世第一法等。此及无漏慧俱名智遍知。” 24 《大毗婆沙论》卷1至卷7对“三贤四善根”有详细的说明。 25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1a14-15)。 ...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清凉 具足六法30的比丘,得证无上清凉。 觉支善巧 若心消沉之时,不宜修习轻安觉支(等)。31 简而述之,“十种作意善巧”的第一“以次第”至第五“超越假名”主要说明了“取相”的方法;第六的...所成。问:暖为欲界系?为色界系?为无色界系?答:唯色界系。问:暖为在定?为不在定?答:唯在定。”(大正27,31a14~17)。另外《大毗婆沙论》卷10也提到说:“地者,此行相在七地,谓欲界、未至、...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现见身业虽念念灭,以修习故有异技能,随修习久转转便易。口业亦尔,随所习学转增调利,坚固易忆,如读诵等。当知意业虽念念灭,亦可修习。如火能变生,水能决石,风能吹物,如是念念灭法皆有集力。31 《俱舍论...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30而下辈是“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31三辈都说发菩提心,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的十三、十五愿,都说到“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与“三辈往生”相当的,也...之起源与开展》,p.759~763。 29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大正12,272b16~18)。 30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大正12,272b26~29)。 31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定中问道修持何法得往生阿弥陀佛刹?佛答曰: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31 另外,在专门宣说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经典,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提到念佛名号...经论》9卷 (元魏?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第26册,No.1525。 21.《摄大乘论本》3卷 (无著造,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31册,No.1594。 22.《摄大乘论释》15卷 (世亲释,陈?真谛...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30)论藏(Abhidhamma):音译阿毘达磨,经、律、论三藏之一。也就是明示教法之意,将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就称为「论」;简单地说,就是诠释佛教经典的著作。 (31)马丁·布伯...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547603.html
-
》中经常提到的「四法界」(31)。 中国唐朝的法藏(32)禅师这位伟大的学者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许多禅修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破除妄见,回归缘起的本源,也就是对于真如世界有一种澄澈、彻底的看法。(33)...(31)四法界:即华严宗的宇宙观。华严宗认为全宇宙统一于一心,若由现象与本体来观察,则可分为四种层次:事法界(指差别的现象界)、理法界(指平等的本体界)、理事无碍法界(指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的...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64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