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罪,不得不罪。观罪无生,破一切罪,以一切罪根本性空,常清净故。(31) 若能透彻地了达心的虚幻性,则心不能立,与心相对反的非心亦不能立。这样便能克服一切能所对比的二元格局,断除一切颠倒幻想的根源,...现在不在,未来未至。三际穷之,了不可得。不可得法,则无有心。”(《大正藏》四六·四六七a)。 (30)《法华三昧忏仪》,《大正藏》四六·九五四a。 (31)《次第禅门》二,《大正藏》四六·四八六b。...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若小乘明恶中无善,善中无恶,事理亦然。此则恶心非经,则无多含之义,隘路不受二人并行。若大乘观心者,观恶心非恶心,亦即恶而善,亦即非恶非善。观善心非善心,亦即善而恶,亦非善非恶。(31) 即是说,小乘...为见。”(《大正藏》四六·一三一c~一三三a)。 (30)《法华玄义》一下,《大正藏》三三·六九二a。 (31)《法华玄义》八上,《大正藏》三三·七七八c。 (32)这一节所讨论的有关心的无明与...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一心三观,虽间中有以心为被观之意,但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心来观真理或谛之意,这样,心便成为能观,而发展出三种智慧,所谓一心三智也。(31) 关于一心三观,特别是关联到以三种智慧来观照真理方面,可以分两种...同样文字又可见于《维摩经玄疏》四,《大正藏》三八·五四一a。 (31)关于以心来观真理或谛之意,例子很多。以下姑列一些出来作证:《维摩经玄疏》二:“今明不思议之三观,见不思议三谛之理。”(《大正藏》...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研究年刊》创刊号 (台北,1991),此处参见页31。 [6] 吴汝钧,<檀经的思想特质檀经的思想特质: 无> 第二节“从不取不舍与自性到无”,收于《国际佛学研究年刊》创刊号 (台北,1991),此...参见皮朝纲的《禅宗的美学》,页186、235。。 [3] 相关讨论,见明复,<禅画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前途>,见页6。《石涛画谱》氤氲章第七,香港,中华书局,1985,页31。 [4] 相关讨论,见明复...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
-
未受重视,熊琬曾列述其理由,见所著〈从六方礼经看佛教伦理思想〉一文,台北,法光,40期,82年1月10日刊。 [3] 《教授尸伽罗越经》,见《长部》第三十一(Digha Nikaya 31)。此经有...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547711.html
-
出版社1995年出版 页31。 [3] 汤用彤便指出:“总之竺道生时能善会罗什昙无谶所传之学。道生生于般若风行之世,后复得什公之亲传。故其于涅槃,能以般若之理融合其说,使真空妙有契合无间。刘宋以后之...
彭瑞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4.html
-
源自西方,其使用是在1648年The Peaceof West-phalia。(注31)要对世俗化下定义,如同要对“宗教”(religion)下定义般的难。但依Shiner而言,基本上它有几种现象:(注...讨论之 。注15 黄仁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放宽历史的视界》(台北 ,允晨出版社,1992),页31。注16 同( 3 ),Rawski 作,P3,提及明末经济成长有以银...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李渊有诏曰:"所以弘宣胜业,修植善根,开导愚迷,津梁品庶。是以敷衍经教,检约学徒,调忏身心。"31意谓佛教于其统治大有裨益,故而不可废而须扶植,但同时也须"检约"之,即纳之入国家规范化管理当中。唐玄...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D24) N16《善生经》(D31) N17《清净经》(D29) N18《自欢喜经》(D28) N19《大会经》(D20) N20《阿摩昼经》(D3) N21《梵动经》(D1) N22《...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647813.html
-
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31、有官人问:“丹霞烧木佛,院主为什么眉须堕落?”师云:“官人宅中变通生作熟,是什么人?”云:“所使。”师云:“却是他好手。” 32、问①:“毗目仙人执善财手见微尘佛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