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38,页495-497;《中国民间诸神》下册,同注36,页1037-1038。  74.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5:“罗刹,此云饿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罗刹有男女之分,男罗刹黑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及《大历诗人研究》上、下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8月第一版)等著作。  页194  韩愈、孟郊等),皎然崇奇尚怪的思想及其所领导的吴中诗派的关系。[36]  ...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见”—“顿入”说的考察

    性为一作为“道”之立论大异其趣。[36]  为著说明大手印/大圆满与摩诃衍禅法之间的差别,朗楚饶陀还诉诸一个可能与摩诃衍有关的故事:  大圆满(Dzogpa Chenpo)的历史与下述事件有关:登...

    黄敏浩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3.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根也。[36]  这里吉藏把得悟者分为“三根”:上根者在佛说《法华经》前已得悟,中根者于佛说《法华经》时得悟,下根者则要到佛说《涅槃经》,得闻佛陀唱言他即将灭度,方才得悟。[37]  吉藏以为《涅槃经...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唐代安西榆林25窟之卢舍那佛

    仪轨》一卷等,并且设坛灌顶,“演瑜伽教,置曼荼罗”[35],弘扬密法。根据《行状》的记载:  节度已下,至于一命,皆受灌顶;士庶之类,数千人众,咸登道场。[36]  也就是说社会各个阶层,不分尊卑,皆...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2)

    ,北本《涅槃经》迟至宋文帝元嘉7年(430年),才传入南朝(阳州)。并由刘宋.慧严、慧观、谢令郡(谢灵运)等人,“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文有过质,颇亦治改”,而成36卷;后人称为“南本《涅槃经》”或...了解,但天台圆教的特色尽失。  114 引见前书,页36,下。  页104  到旁证。  智顗在陈太建7年(575年)9月,亦即38岁的壮年,开始隐遁于浙江天台山。[115]而其隐遁天台的理由则是: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1.html
  • 智军的《见差别》蕃本试译(下)

     du bshad do // mngos po med par rtog[36] pa’i ye shes 2)dam  是通达无有实体的 2)殊胜智慧  pa’i yul yin pas dam ...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152385.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解释慧能之“般若”、“自性”;而台港学者则偏向从“主体心”论之。  页97  “道”等指内心外物不同范畴之用语混用[36],慧能通心物内外以说“自性”(或“般若”)的立场,在《坛经》全文中是到处可见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页88。  106. 同注26,页36。  107. 马祖大师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参《景德传灯录》卷7,页104。原文出自《祖堂集...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从《复归佛陀的教导(一)》谈起

    表达这样的理解。[36]   * * *  以上根据汉译《须深经》之记载,初探“先知法住,后知涅槃”的意义,认为“法住智”与“涅槃智”,不是只有单一的理解和诠释,从不同的面向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意涵。而...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3452547.html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

    来说,现事实性为所照之境,现性实觉为能照之智,境智一如,通是明体,于此成就种种穷神尽化的妙用,故曰“现实”。[注36]   唯识学一系的心理主义特质表现得相当典型,该系是围绕...一期。   [注35] 此一理论,主要载于他的《真现实论?宗体论》第一章“现实之理”中,参阅《太虚大师全书》第三十九册。   [注36] 参看李明友,《太虚及其人间佛教》第...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