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之译注研究(2)

    Napper (1980)一书所附之藏文7b, 4及廖本圣(1996)〈附录〉pp. 50-51之中文翻译。  35引自:Lati & Napper (1980)一书所附之藏文8a, 3及廖本圣(...

    廖本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045929.html
  • 日据时代台湾北部曹洞宗大法派的崛起

    56页 书, 曾提到法云寺的住持是林觉力、副住持是叶妙果。 寺中住众共48 人。 管理人为:吴杨麟、吕樵潮、黄刘立。(注 35 )等到昭和16 ...前引书,页 283。 ( 注 35):见徐寿, 《台湾全台寺院斋堂名迹宝鉴》 ( 台南:国清 写真馆,1932),目次 23 说明。 ( 注 36):施德昌, 《纪元二千六...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4.html
  •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与斋教关系之探讨

    僧侣兼道士。斋友数可计者为 8663 人,除斋堂外,灵泉寺还有斋友 35 人,凌云禅寺 3 人,法云寺 64 人(注九)。 这些统计数字虽以大正四年至大正七年的调查为基础,但主要代表日据初期末、中期初...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5.html
  • 身是维摩不著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 注 35)。   除了对一般民众进行社会教化外,黄玉阶对监狱囚徒的教化工作的用心也不余遗力。在日本领台之初,日本佛教界人士便已在监狱从事教诲囚徒的工作 ( 注 36)。 明治 32 年 10 月...而根据《台湾日日新报》的几次报导均记为“ 壬午之年”( 1882 年),见该报明治 34 年 12 月 18 日 及明治 35 年 9 月 23 日所载,本文从其说。 (...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
  • 中国的第一个佛教皇帝--汉桓帝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祗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曰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优波提舍。”(注35)《大般涅槃经》既将此“十二部经...源流略讲》 (里仁书局,一九八五),二十三页。 (注 34):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 (齐鲁书社,一九八三),五七○~七五○页。 (注 35):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十五,《大...

    古正美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245960.html
  • 大品般若经与大智度论中的菩萨

    “菩萨尔时, 不以凡夫、二乘地为下贱,不以佛地为高贵, 入诸法如故,诸法如中,无有分别二法”,(注 35) 而般若 亦有二种,:“一者唯与大菩萨说,二者三乘共...前注。 注35: 《大智度论》,卷73,页571b。 注36: 《大智度论》,卷72,页564a。 注37: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345961.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经翻译与文化需求

    ”;蒙古“帖木真王子”是“瓦齐尔巴尼 (金刚手菩 萨) 之化身”;而“忽必烈皇帝”则是“满珠希里?菩提斯 特(文殊菩萨)化身”(注35)。直把政教并行之制的历史根据 ... (注 35) 鲍音译《十善福经白史》,载《蒙古学资料与情 报》,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注 36) 同(注18),第一○○页。 ...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745967.html
  • 《大智度论》的十善道之概观

    所谓“四十种善道”是十善道各有自行、教他、赞叹、随喜等四种合计之。[35] 文中说明要具足1.出家无量戒律仪2.四十种善道3.深入诸法实相,过二乘地,才名为尸罗波罗蜜。2.、3.原本是在家、出家皆能修...。  [35] 《杂阿含经》卷三七?(1059)经(大正2. 275c)。  [36]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p.39。  [37] 《文殊师利本缘》引自《诸法无行经》卷下(大正15....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1)

    《华严旨归》(《大正藏》卷 35, 页 125 上)而 得知《华严旨归》成立时间在《探玄记》之前, 亦 可由新古十玄门而判断之。 ... 如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 为 《华严经》之宗趣所作 的论述。(《大正藏》卷35,页120上) 382 页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1.html
  • 延寿的戒律思想初探

    地,生万善之基,开甘露门,入菩提路”。这 就充份说明延寿是为何尊重菩萨戒。接著他又引用《梵网经 》的话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注35)为什么会 有...111册,页83d。 (注33) 同上,105册,页8c。 (注34) 同上。 (注35) 同上。《...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