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34]若是有自性,即应是一种独立自有的、恒常不变的本性,就不能和其他因缘和合而形成事物,空性则是成就因缘和合的事物的前提。
“众因缘生法,...29]《中论》,卷1,《大正藏》,卷30,2页中。
[30]同上书,1页下。
[31]同上书,27页中。
[32]同上书,22页下。
[33]同上书,33页中。
[34]同...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762654.html
-
,而在见登的解释之中,净种现在成了众生心所具有的本觉智的无为性法尔种子,而这里所指的薰习是指“生灭门内性净本觉”的不断绝地生起清净法,而本有的问题是指这样的能够薰习发生净法的本觉智是本有的[34]。 ...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55。 [34]参见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52上的相关讨论。 [35]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962657.html
-
自言:"老朽仰慕大师三十余年,向以业牵,未及一造丈室,自恨生平阙缘。"[34] 对于禅门流弊,与莲池一样,憨山亦有着深刻的反思,意在以净土真修作为末世补偏救弊之良方,因此,他对禅、净二门多有融通。... [34]《与云棲寺大众》,《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四,第699页。 [35]《示慧镜心禅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九,第460页。 [36]《示刘存赤》,《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第230页。 ...
刘红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262662.html
-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34] 这是中观因果论最精要的概括,"众缘所生法"指的是缘起法,当然包括四谛法的二重因果,一切万有都是由各种因缘组合而成的...31]《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32下。 [32]《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33上。 [33]《大智度论》卷八十,《大正藏》卷25,622上。 [34]《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
悟 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362663.html
-
以为后轨。"33在道宣的《续高僧传》中,也曾感叹:"不测其位也。"34另据唐?僧祥《法华传记》所载:道宣律师曾问及慧思和智者往昔为谁,天人回答道:"(陈国思、隋国顗)俱是游方大士,本是古佛。思...册,第385下--386页上。 34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智顗传〉:"(慧)思又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大正藏》第50册,第564页中。另在唐慧详《弘赞法花(华...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462664.html
-
寺庙并无损于其与日本佛教宗派的关系。 “台湾佛教龙华会”设立之初,原欲成立二十八个支部,从1920到1923年短短的三年之间,全台已设立二十二个支部,[34]可见其成效颇佳。当然,“龙华会”邀请日人...铃木清一郎著,冯作民译:《增订台湾旧惯习俗信仰》,(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89年11月),页34。 [29] 柯毓贤:〈西来庵事件之宗教信仰及其与转天图经之关系〉,《东方宗教研究》第1期(...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662666.html
-
本,是根据蜀版而来。 如前所述,《开宝藏》的版本不止一种。这部藏经刻成之后,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1月19日~992年2月6日﹞传到高丽[33],并于显宗二年(公元1011年)[34]...安道着,周邦道主编《中国大藏雕刻史话》(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民国67年﹝公元1978年﹞10月)34、 释禅璇撰《秦译〈维摩经.佛国品〉斠订探微》(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民国82年﹝公元...
吴昫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2862680.html
-
太子出家修行,国无绍继之人。[33]以及《贤愚经》勒那跋弥国王因无子与其夫人祷祠诸天日月山海树神,仍不获子息,自念:国无绍继,天下必乱。[34] (2)命终不得生天之苦:在《佛本行集经》记载耶那童子...34, no. 1726, p. 881, a)。 [6]“十普”是指:“慈悲普、誓愿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供养诸佛普、成就众生普”《观音玄义》(T34, no. ...
释大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162694.html
-
,所谓“无明爱取即是烦恼,烦恼道即是菩提,了因佛性也;行有是业道即是解脱,解脱自在缘因佛性也;名色老死是苦道,苦即法身,法身无苦无乐是名大乐,不生不死是常,正因佛性故。”《大正34,700a》天台所说...
释坚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262695.html
-
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弟子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天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B34维摩诘这一题材在龙门造像兴盛的原因,不外...32李文生:《鸿庆寺石窟》载《中国石窟·龙门卷》上册,日本平凡社,文物出版社,1988年。B34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176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