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雕刻藏经,先后完成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这些藏经与元明时修的碛砂藏、普宁藏、嘉兴藏,以卷秩函号来看,均以唐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完成于开元十八年,730)为依据,属于同一系统。31另外,辽、金、高丽亦...雕刻史话》(民67年1月台北庐山出版社),p62、71。  31 《会昌法难研究》,p133。  32 陈玉书,“谈辽版大藏经”,民59年11月22日北平光明日报。  33 黄运喜,《会昌法难研究》p...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佛学研究方法学理路之探索

    knowledge)与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的脉络里,是清晰可辨的。[31] 因此,本文只是尽可能地把进行佛学研究时可能涉及的方法学概念勾勒出来,期待于后续的知识探险旅程中,...”(周国平〈圈外人的臆想〉,《学术思想评论》第一辑,沈阳:辽宁大学,1997,pp.24-25)   [30] 蔡耀明2001:17-34。   [31] 参见朱文光2002。 ...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1.html
  •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

    可以看到以下的教学论争。  (1)止观拣境问题 可观批评南屏梵臻。指其对湛然所释的“善、恶、无记”三心作用的理解有所混说,如此一来则造成后世学者的混乱。  (2)普贤观十种境界问题 对于齐壁[31]所撰...名称为正。   [31] “齐壁”又称“齐玉”、“齐璧”。   [32] 《大正藏》册46,页239上。   [33] 原文散逸,今据前后文意作“随缘论第三”。   [34] 《续藏经》册95,页...

    林鸣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2.html
  • 试析雍正在《拣魔辨异录》中对汉月法藏的批判

    分别说明如下:  一、雍正向来厌恶“棒喝禅”与“喝佛骂祖”之禅风行径,可从其对以“德山棒”驰誉禅林的德山鉴之诃斥,以及对丹霞天然“喝佛骂祖”之苛评中得知。[31] 而密云圆悟在禅行禅风方面,却是进一步...12月初版)页31右栏。   [9] 参杜继文、魏道儒著《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页585。   [10] 有些学者将清朝以来禅风颓废、禅净融合的原因,归结于雍正压迫禅门的结果,而说...

    释圣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3.html
  • 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资料管理模式

    这样的工作。  (一)资料数位化过程[30]  资料库可说是由许多的数位化资料[31]所构成,而每一个数位化资料都是透过数位化的过程才得以从原始的资料模式(如:书籍、期刊中的文字、图表等)转变过来。因此...html (7/31/1999)[a5]  Centre for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 King's College London  http://ilex.cc....

    张琼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451745.html
  •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

    一样的。   (四)大系三系的分判   虚大师对佛法的判摄,因时间的累积与领悟,其思想经过了三期的变化[31]而愈趋圆满,但详细之内容这里不作赘述,只针对大乘佛法的三支主流,与印顺法师之异同作一比较...28~29。   [28]《无诤之辩》p.228。   [29]《无诤之辩》   [30]《无诤之辩》p.228。   [31]虚大师第一期对佛法的见解,是以宗下及教下来说明一切佛法的,可说是...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及烦恼分成大项来说,说理面广意深;《广论》则项目析分得较细,说理谨严细密。印顺法师的撰述旨趣在帮读者领略佛法的深义,宗喀巴大师的著作目的在引导读者做修行观照。[31]   印顺法师对灭谛的说明较少,...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4年重版),自序   [31] 《成佛之道.自序》说:“略说本书的意趣──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广论》说明“修”的意义如下:“所应修者,须先从他闻,由他力故而发定解...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

    无我如来之藏”[30] ;“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31] ,那就可以进一步而引入佛法正义了。只是信如来藏我的,随顺世俗心想,以为这才是究竟的,这可就失去“方便”的妙用,而引起负面作用了!...p.31。   [3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16,489b)。   [31] 《大般涅槃经》卷27(大正12,525a)。   [32] 如《杂阿含经》卷2(105经)(大正2,32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
  •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

    众生却以为有实在的人、法;一切法本来清净而众生不以为如此,起种种染污之心,因而起惑造业,如驰骋纵欲、诤论嗔恨、以非为是、邪命自活、贪得无厌、为恩爱之奴、荒废修道、乃至于弃舍大乘,志于声闻。[31]邪见...果,是故名佛一切法中无碍。”因为定知因果关系,即使是大罪过的众生,菩萨也能不生恼心,等心对待,也因此而能得无碍之心。  [30]《大智度论》卷20?大正25,569c9-c10。  [31]参阅《持...

    陈美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799.html
  • 从〈点头顽石话生公〉谈道生法师之思想

    若断则无成佛之理,如是中道观者,则见佛性”,故而“智解十二因缘是因佛性也” [31] 。因此,笔者以为:“法为佛性”,“唯佛是佛性&...二者、普断诸善法;三者、无解脱分善根;四者、善根不具足。毕竟无涅槃法者,无因故,彼无般涅槃性,此谓但求生死不乐涅槃人。”(大正31,595上)   [23] 《大般涅槃经》卷24,大正...

    悟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