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8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金刚经赞》研究——兼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八)

    ,亦成无所得;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144  由此可见,唯识无境并非指有一个识可以作为永恒实质的个体存在,而是针对执著外境实有的人所施设的一种方便接引,是修行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在...深思呢?!   注释:   142《大正藏》第三十一卷,第1页中。   143《大正藏》第四十三卷,第982页中。   144《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540页下。   145本章所据序号均为伯2039...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142757.html
  • 從大陸佛教現況談未來發展

    三十年》(《法音》1983年6 期,北京:中國佛教協會),頁19。  頁144 從大陸佛教現況談未來發展 鑑往知來: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  論文專集(2002.04)   法,一切活動都必...

    鄭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442777.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曲是直,是故不废。”[144]再者,从会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归一佛乘(即圆教)这个角度来看,诸权教位亦应该废除,而圆教位则不废。用智者自己的话来说:“昔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乘不合。欲令三乘合一,...的是《大般涅槃经》中的譬喻“一切江河,必有迴曲。一切丛林,必有树木。”见《大正藏》第12卷,第667页中。[144]见《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第33卷,第738页上。[145]见同上。[146]...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近現代中國佛教與扶乩[1]

    1975)。最新而完整寶卷的研究,以及研究民間講經會運作的方式,請參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學海,1996。  47.李四龍著,《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頁143-144。...,第十九卷11號,1938.11月15日,頁4,此文後來收至《太虛大師全書》。另見前揭鍾瓊寧的論文討論,頁144-148。  114.《印光法師文鈔全集》下冊,〈復戰德克書〉,頁96。  115....

    范純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443478.html
  • 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

    第10期。   [9] 一诚《继承赵朴初会长遗愿,同心协力,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法音》2002年10月第10期。   [10] 《教制教典与教学》,载《妙云集》下编之八,第144-145页...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343496.html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二)

    ] B.41, pp.144-145。   [68] B.41, p.141。   [69] B.41, pp.140-141。   [70] 如王泛森就曾提到:“从欧阳修到崔述的例子都使我们...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543508.html
  • 《論語點睛》研究

    之所謂龍頭講章在,勿謂李卓老解之不詳,講之不盡,令淵明老子笑人也。 p. 144 在這篇序文中,明顯地提到了他不喜宗程朱的《四書大全》這一系為科舉考試時文而作的「講章」,不僅在序文中如此,即使...

    羅永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3743663.html
  •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禁,然执行并不严格,上引严佛调即是汉人出家之例。  [4]所谓士族,我们采取毛汉光的两条标准:1,累官三世以上者;2、三世之中有两世为官五品以上者。(见《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第140-144页,台湾...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343767.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精密性,所以中國人自身,不能與原義相同底正確的去理解漢譯佛典。」  基于這種理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中國的文字給中國的翻譯經典限制了完全忠於原文的意義,而由此種文字養成的思惟方法,   p. 144 ...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所能知。故僧肇以涅槃乃非有非无,超越言说之境,并主解灭即涅槃之别名而曰:  p. 346  “缚然生死之别名;解灭涅槃之异称”[144]。  “缚”乃烦恼之别称,因烦恼能系缚人之身心,使人不得自在,...,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九二下。   [142] 梁高僧传僧肇传,大正藏卷五○,页三六五下。   [143] 梁高僧传僧肇传,大正藏卷五○,页三六六上。   [144]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九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