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僧肇的引文,不同龙树的《中论》之文。唐代元康在《肇论疏 》已提出`这一疑点,并推测是用原书的〈观去来品〉之类似句子 ,以转换之。《卍续藏经》第九十六册,197下-98上。 注29...法性、法界、法住、法位,皆真如异名。’”见《大 正藏》,第九十八册,页455上。转引《佛光大辞典》(4), 页3349中,“法位”条。 注98 同前注。 注99 同前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法性论”有关。  法性论有二条大纲,一是“至极以不变为性”,亦即在诸“法”有一至极不变之“性”,这点在前文刘遗民与僧肇的往覆论辩中已说明得很清楚。第二条大纲是:得性以体极为宗。[98] -------...95]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6]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7] 《大正藏》册45,页140中。[98] 梁慧皎《高僧传》卷6〈释慧远〉。《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可能国泰民安。张普惠在《上疏谏崇佛法不亲郊庙》一文中愤愤不平地说,“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边,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98]是极不明智的,“从朝夕之因,求祇劫之果”[99]...,《全后魏文·卷第二十四》。[98] 《魏书·卷第七十八·张普惠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七》。[99] 《魏书·卷第七十八·张普惠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七》。[100] 《魏书·卷第七十八·张...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注98)。究极而论,儒佛“同归乎治”,同为襄助 帝治之法,在政教中,儒佛两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由是 ,契嵩亦已揭露佛教之本质与特色矣。 ...子解,大正藏卷五二,页 六八六中。 (注98)镡津文集卷第八,万言书上仁宗皇帝,大正藏卷五二 ,页六九○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2)

    文王生于歧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舜与文王皆圣人 也,为法于天下后世,安可夷其人废其言乎?况佛以净饭国王 ,为南赡部州之中而非夷也。(注98) 佛教之为患还被韩愈牵扯到人之...──────(注98)〈护法论〉,页640b。(注99)《韩昌黎集》卷 8,页354~356,〈论佛骨表〉。其实,南朝 齐道士顾欢首倡以“夷夏之辨”来论宗教之优劣。他曾著《夷 夏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5.html
  • 中土比丘尼传承与西藏比丘尼僧团之重建

    ──┼───┼──┼───┼────┤│众学│75(75)│77(64)│100 │100 │107 │110 │98 │107 ││法 │  │(64) │(99) │(100) │(106) │ │(98) │(107) ││ │ │(共戎)│(100) │ │(107) │ │ │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346194.html
  • 台湾区域性宗教组织的社会文化基础

    347页 1988a:98)。 事实上五角头不只负责庆安宫每年例行的祭典,三年一科的进香巡境主要亦是由其筹备规划。进香是指庆安宫的主神妈祖往鹿耳门 (显功)...蓬勃展开。更根源性的文化因素是我们可以预设的。 我在讨论祭祀圈的形成的时候,曾言及汉人村庄有共同祭拜天地神鬼的信仰需求(林 1987:98~99) ,而这与汉人的宇宙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美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246207.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是戒如十方三 世诸佛菩萨戒,汝能持否?(受戒者答:“能。” )。(如此问答三遍) (98) 由此可知,此经对于三聚...l) 其实此经之中也曾 三度说到,菩萨戒是出家及在家两种人所受: ──────────────── (98) 大正藏三十,1014页中。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546265.html
  • 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2)

    《杂阿毗昙心论》依《阿含经》原来之说法:“第一义 空者,谓眼起时,无所从来,(眼) 灭时,无所至; 如是比 说。”(注 98) 《增一阿含...── (注 97) 见大正.25-288下。 (注 98) 见大正.28-925下。 (注 99) 见大正.2...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046290.html
  • “正性离生”概论

    聚集”《杂阿含》卷1,349经(大正2?98b)。也就为此,因觉证而通向解脱是主要的目的。而《杂阿含》卷14,350经云:  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大正2.98b)。  依于缘起而觉证,但觉证的真实义应如何简择?依世间有为生灭现象的变动无常,圣者如何能在此有为生灭的世间中定位呢?其实论典正是往圣先哲们为彰经典深义作不同的...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7074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