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禅——禅与史实

    ldquo;离相”即“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出入即离两边”,就是要否定思维中的一切二元对立。《坛经》中所举36对,意在说明自性、外境及语言法相等...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4859631.html
  • 西部佛塔(下篇)

    漂泊到海南岛。在这次强台风中,同鉴真大师一起东渡的36名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保护鉴真大师而牺牲了。东渡失败后,于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鉴真大师从海南岛渡过琼州海峡,到达雷州半岛,取道广东廉江、化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1259652.html
  • 萨迦派尼僧研究

    1986年版,第36页。  ⑤⑥⑦⑧见注①,第219、235、263、263页。  ⑨道相:指修道已得某次位之征相,如菩萨从初地以至十地均有不同的证境。  ⑩风回:风逆行,由修力而打破生理常规。  [...

    德吉卓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2659669.html
  • 藏传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

    历代皇帝即位都要踢给帝师珍珠诏书,这成为一种定制。[35]  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走后不久,忽必烈在颁布《建国都诏》(1264年8月)、以上都[36]为都城的同时,改燕京为中都(1272年改为大都),升为...元朝吐蕃驿站方面的研究,请参阅祝启源、陈庆英:《元代西藏地方驿站考释》,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第26~36页;蔡志纯:《元代吐蕃驿站述略》,载《西藏研究》1984年第6期,第52~56...

    王启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3159672.html
  •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修行者受灌顶后,通过有寻有伺定、无寻有伺定和无寻无伺定修炼明空光明智慧。无上母续,即“阿耨瑜伽”,又称“智慧母续”,宁玛派把它看成是界大乐瑜伽续,专门阐述空点。接受内、外、秘36种灌顶后,修炼增长乐空智...

    克珠群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159708.html
  • 庐山慧远的禅观

    之宗,搜集经要,劝发大乘。[35]  觉贤停留在庐山只有一年多,而此禅经的译出,对南方禅法之振兴,有很大的贡献。甚至与后来被推尊为禅宗的祖师的达磨,产生了系连的关系。[36]  此经译出后,慧远与觉贤...[34] 佐佐木宪德《禅观发展史论》,东京都:ピタカ株式会社昭和53年(1978),页156。  [35] 《祐录》,卷九,〈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第十四〉页65下-66上。  [36] 因为此部禅经...

    李幸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2859789.html
  • 寻觅释尊的真意—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

    、不可坏性、道种性、正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36]由此可见,观行在佛法中不仅重要,且是以对大乘佛法经律的“胜解”为前提的。佛法有言,学佛的过程当遵循信解行证之...33]《俱舍论》卷十一,引之《大正藏》第二十九卷59页  [34]《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三卷1346页  [35]《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三卷1367页  [36]《梵网经》卷下,引之《大正藏》第二十四卷...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259832.html
  •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

    [36]   天台佛教也将“观行即”以“五品弟子位”加以进一步展开,“相似即”也就是天台佛教的“六根清净位”,“分真即”则是天台圆教的意义下的入菩萨地的地地增上的圆修,“究竟即”的最后所成就的则是天台...此处所说。  [36] 智顗《摩诃止观》卷一下,大正藏第四十六卷,10b-c。  [37]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页18b。  [38] 《摩诃止观》卷二下,大正藏,第四十六卷,页18c。  [39]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3359901.html
  • 乱象中有新生: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

    寺院与胡庵。依语录中的记载可以推论:基本上是参礼问道后便回庵,似乎不住宿过夜,最多只是在寺院居住几天,并未长期居于寺院。依《金粟寺志》中所见只有“女客堂”[36],应是女性修道者、女居士来寺暂时的憩息之...明文书局、1991)  [36] 见清、佚名《金粟寺志》,页30。收于《中国佛寺志丛刊》79(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37] 同注32书,卷下,页438。  [38] 同注37。  [39]...

    苏美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059907.html
  •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

    注维摩诘经》等著作中,屡屡提及:“当理是佛者,乖则凡夫。”[36] “从理故成佛果,理为佛因也。”[37] “佛为悟理之体。”[38] 道生不但认为“理即佛”,而且认为“理不可分”,从而提出他的“顿悟说”...也。……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耳。”即源出《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36]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第353页。[37] 《...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