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定慧庄严等千二百也。(34)  眼色一念心起,即是法界,具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35)  众生之心具诸烦恼。(36)  起圆信解,信一心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尘,有大千经卷。(37)  圆行不可远求,...。  (35)《摩诃止观》七下,《大正藏》四六·一00c。  (36)《法华文句》八上,《大正藏》三四·一一0c。  (37)《法华玄义》五上,《大正藏》三三·七三三a。  (38)《法华玄义》四下,...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3)

    这两方面对于中道的究极真理来说,都有所偏,都有随顺众生所偏尚的智慧的意味,因而为二谛观。(35)  其次是从空入假观。从假入空观偏重在诸法的无自性空一面,从空入假观则偏重在诸法的假名有、施设有一面,但...  (34)《续藏》九九·七六a。相近似的文字,亦可见于《维摩经玄疏》二,《大正藏》三八·五二五b~c。  (35)关于这点,智顗用的字眼是“情智二谛”、“随智二谛”,意思不是很清楚。关于这二谛观的“...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

    大宝积经?善德天子会第35会》:  “须菩提言:文殊师利!汝决定为住何地?  曰:住一切地。  须菩提言:汝岂亦住凡夫地耶?  文殊师利言:我亦决定住凡夫地。  须菩提言:汝何密意作是说乎?  曰:...《般若经》不断的扩编,似乎是按照修学者修学的行位架构,依序升进,渐次发展,而有其次第性;[35]一方面,注意到新学的适应问题,关心新学听到“不得、不见”,是否会惊恐怖畏,还注意般若法门可能遭遇的困难(...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praetice)、轻忽戒律(neglect of discipline)、和世俗化(secularization)等三大类。(注35) 在此,于氏以世俗化认为是晚明僧院佛教衰微的原因之一,但...、文艺、思想等为宗教所带来的影响,或者与 宗教关系有极大幅度的变化。”注35 同(1),Yu作,页172。注36 林本炫编译:《宗教与社会变迁》(台北,巨流出版社,1993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赵州录(1)

      34、问:“如何是赵州主人公?”师云:“田库奴。”  35、问:“如何是王索仙陀婆?”师云:“你道老僧要个什么!”  36、:“如何是①玄中玄?”师云:“说什么玄中玄!七中七?八中八?”  校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胚胎干细胞”为例

    1996《当代医事伦理学》台北:橘井文化,pp. 18~35。   3. 今井道夫1999《生命伦理学入门》东京:产业图书,pp.3~5。   1978年,美国出版《生命伦理百科事典》(...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可能和尼萨耆波逸提法第2条有关,这第2条是:“若比丘三衣具足,讫迦絺那衣时,三衣中若离一一衣,余处宿,尼萨耆波夜提,除僧羯磨。”[34] 广律的条文和戒本略异,广律中有“乃至一夜宿”,[35] 较能显出...23, 1436, 472c7-9。  [35] 广律的条文为:“若比丘衣竟,舍迦絺那衣已,三衣中若离一衣,乃至一夜宿,尼萨耆波逸提,除僧羯磨。”(T23, 1435, 31b28-31c1)  [...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晚唐五代年间更为普遍[35] 。从以上修忏之史料来看,不但忏悔仪式盛行于王宫,更已深入普罗大众之生活中,但修忏目的似乎仍不离祈求现实利益为主。至于天台宗学人亦普遍修习忏法,但基本上不离修行得解脱、证三昧...)。  [15]) (大46,785a)。  [16]) 《义例》卷下,(大46,453a)。  [17]) 《摩诃止观》卷四,(大46,35c):「圆教以假名五品观行等位,去真犹遥,名远方便。六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我们所以为的“禅修”或“修行”不同。35  在《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详述思择修的作法:  正行中以一科为基础,在此之上道次第体性决定、数量决定、次第决定后,确定此科中有此所缘、如此讲释、此...意乐,其次是对实践的道理获得定解。  34 参见《广论》,页55:“如是修道有思择修及不思择止修二种”。  35 参见傅伟勋,页126。文中提到:在汉传佛教明代憨山大师之《梦游集》中:“迷之则生死始,...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2)

    历任正观寺、宝泉寺、大昌寺等的住寺; 35 年( 1902 ) 被任命为曹洞宗两本山巡回讲师; 41 年( 1908 )奉命来台 。 [107] 张长川氏〈觉力和尚传〉(《南瀛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