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三部分“明圆位断伏”中,[123]智者大师进一步强调说,圆教各位在断、伏见、思惑以及根本无明惑方面皆比藏、通、别优越,因为圆教之初位五品弟子位就已经圆伏界外枝客尘沙[124]以及根本无明惑,而...论述,参见同上,第732页中至741页中。[122]见《法华经》,《大正藏》第9卷,第5页下。[123]有关圆教诸位之断、伏的研究,见牟宗三《佛性与般若》,册2,第969页和975页。[124]智者将...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弗朗西斯科·奥拉济奥神父也到拉萨,他在拉萨渡过33年,除了传教之外,还将许多藏文佛典译成了意大利语。1896年那不勒斯大学的洛伦佐已经开始研究巴利文经典,将《中阿含》译出124部,还译出了南传佛教的基本教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843512.html
-
种三摩地。有相瑜伽有四座修【123】、无相瑜伽、修佛部【124】等四部为主修法,善承事已修悉地法。此又分为静虑、念诵、护摩和修悉地法【125】。 无上瑜伽部。专显内瑜伽最胜三摩地之修法,除此更无过...相成空,唯观空性。 【122】悉地:梵语译言成就。 【123】四座修:上午、日中、下午和半夜分四次依仪轨次第而为修习。 【124】四部:即佛部、金刚部、宝生部和莲花部。 【125】求悉部:即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2143516.html
-
法身禮》是依所禮而立名,禮拜的對象是佛的法身(dharma-kāya),如禮懺文中的「至心歸命禮真如法身佛」。因為法身的特徵是無相(animitta)的,因此《法身禮》
p. 124
又名為「...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冊55,頁1064。
[31]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3,頁124~12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2] 《入唐新求聖教目錄》,《大正藏》冊55,頁1078。
[33] 《智證大...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843934.html
-
賢者喜宴 』ja 124a7~125a3)得知彼等除翻譯之外還從事著作活動, 西藏大藏經內且收入其中若干。不過,有關中觀者殆無傳。 2...
原田覺著; 許明銀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643972.html
-
众生,包含万法,随缘显相的本心与自性,所以说: “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尽大地是个法身”[123]。至于诗,“书经”说:“诗言志”[124],所谓“志”,“在心为志”[125];王渔洋用譬喻的说法...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 见Suzuki: Studies in Zen, pp.109-124。按铃木指悟是“般若的直觉”,以示悟与西洋所说的“直觉”之不同,颇有见地。盖所谓禅,虽出于印度瑜珈派八种行法中之“禅那”(...录”卷十三第十六页“仰山慧寂禅师”条原文是“一月千江,体不分水。” [123] 见上注同书卷二十第十三页“云门文偃禅师”条。 [124] 见“书经”集传本“舜典”第九页。 [125] ...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而是應相信理論知識的源泉,也就是我們只相信所以使我們相信的理由[124]。 關於超驗對象的最主要例子為道德責任與最後的解脫,以及業力與涅槃。所有這些對象都不是透過經驗可以了解,但它們並不是矛盾的。...124] =Savikalpaka-pramāna-bhāve srad-dadhānāh pravartante. [125] S?ddham pratyaksam, ?uddha-arthah...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庄子天下篇谓辩者有惠施、桓团、公孙龙等人[124]。公孙龙乃将孔子之正名原则,用于一般事物,并以之为理论之根据,白马非马之说,即其正名原则之应用。其后,荀子正名解蔽两篇亦论及“名”、“实”之关系,并...页一五六中。 [123] 论语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篇)。 [124] 庄子“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