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9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2)

    只来了一位暹罗代表,其代表性显然是不够的,只得“临时”加上台湾[154]和朝鲜的佛教代表,藉以凸显日本佛教代表的盟主地位;但将中国、暹罗的代表和其殖民地的代表并列,也绝非为了尊重朝鲜和台湾的独立地位,...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3.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3)

    29册页295。  [152] 藤井草宣《最近日支佛教之交涉》页41  [153] 此会议在日称“东亚佛教大会”,在华仍称“东亚佛教联合会”。  [154] 台湾佛教代表直到大会揭幕前两星期左右(...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4.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2)

    大福、六和上同教示大乘禅门 (Pch4646, 154b6 ~ 156a1)。 依上述资料来分析,以摩诃衍为首的汉人僧团,在修行方面以习大乘禅为主,而其修禅著重在看心、不思不观。因此主张“于胜义中,...154a1)。 由此都可以证明,摩诃衍的看心,是属于北宗禅的离念说的范畴。从以上的申论来作结论,我认为小白田白田氏对摩诃衍禅的系统归属,所作的判断,是值得商榷的,且其所作的论理,也是有牵强之感。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3.html
  • 六道与五道

    samsthana)异;如是应鬼道(Preta)所摄? 答曰:不然!阿修罗力与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为诸天所破, 154页 或时能破诸天。如经中说...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6.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1)

    899下)。  3.《首楞严三昧经》说明如何学成首楞严三昧,内容大致与十地说相合(大正15,页633下─页634上)(Lamotte[1965],154─166注解部分),而且也可能说到“干慧地”为首的“...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前后。至于后来记述禅宗传统的四句标准,则见于宋代睦庵所编的《祖庭事苑》︰───────────(注 37) T48,页140a~b。 (注 38) 同上书,页154c。 (注 39) T48,页...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154)]的局面下,三论宗亦与天台宗一同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佛教宗派。  起于北方关陇地域的隋王朝虽以强大武力吞并了南方佛国陈朝,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思想上,南学却以其精深反客为主,融合北学,成为统一...清百录》卷二《王答蒋州事第三十四》。  [45] [55] [56] [57] [59] [80] [97](114)(118)(123)(126)(127)(153)(154)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   152、遇才不妒,有过不避;当仁不让,立功不居。   153、读书要能明理,思想要有正觉;办事要具信心,修道要存正念。   154、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佛教对中日文化影响之比较

    大寺建“戒坛院”开始传戒,次于天平宝字3年(759年),建“唐招提寺”,他 [22]同注5,页114~页115。 [23]同注5,页147~页151,页154~页163。 [24]同注5,页...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2)

    见性成佛。”[注释:《大正藏》第48卷,154页下]。在祖师禅看来,佛教的真髓,禅法的密意,不是任何经籍文字所能契合的,也不是任何教说所能表露的,只能是直接地以心传心的体验方式来传达。这是强调对语言文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