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奘译《大乘成业论》——赖耶缘起业感流转说的建立

    五识虽刹那间直接缘取对象,但还不能有所了知。故这心承受“见心”所摄取的资料,加以体察、寻求。(5)“等贯彻心”,了解对象的心理功能明确了解所摄取的对象是属那种事物。(6)“安立心”,是对,b识所确定的...原始佛教以来业感所依的疑难。阿赖耶识既是业感所依,则有情一期生命结束后,五蕴虽由聚而散,但业力感果的凭借仍然存在。又由于种子熏习后摄藏于阿赖耶识,故业力感召当来果报的成因亦得以了解b最后,由于一切有情各...

    王联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561684.html
  • 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

    种子现行的过程。那么,两观点哪一种更深入准确?,b理产生是否只与脑有关呢?近年不断有医学案例报告,人的脏器会影响心里,最典型的例子是心脏移植。人们惊奇地发现,所植入之心脏原来主人的性格,竟然在接受该器官的人上明显表现出来。性格尚与脏器有关,包括感觉在内的其他心理与除脑以外的其他器官有无关系呢?近代医学认为人的细胞具有记忆功能,即是说,细胞参与了,b理活动,中医强调五脏六腑皆会影响情志,我国传统文化中...

    赵嗣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261692.html
  • 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哲学思想

    段话的哲学内涵是说,修佛首先要确认心性本净明空,轮回与涅〖FJF〗B231〖FJ〗无别,正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本具的佛性被客尘所蒙蔽,而道正是以佛教的宗教实践活动“高垢解蔽”,使人清晰地认识心的清净本性,认识到自心是佛,证得心性生死涅〖FJF〗B231〖FJ〗无别,以得佛果。萨迦派认为修法只是“道位上的除垢”,在显教中以性空之见除“心垢”累世修持而成佛。在密教中以方便智慧除“身垢...

    乔根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3361758.html
  •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的基本内容,明了东方文化的理论特点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印度佛教;婆罗门教;如来藏;“我”   中图分类号: B94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或人生命活动的中心,也就是所谓“自我”或“小我”。如《广林奥义书》(B3hadqrazyaka Up. ) 3, 7, 23中说:“它不被看...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0961798.html
  •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1)

    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K.B....性,例如用把绳误认为蛇、把贝壳误认为银片,或者海市唇楼一类的说法。商羯罗虽然也使用这些例子,但他发明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哲学概念——“附托”,意即“把A的性质在头脑中显现到B的身上”。(因为后面会专门讲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1861808.html
  •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在中原的传播

    焉耆的吐火罗族以龙为姓氏,于阗文和藏文文献亦称留居中国西部的小月氏为“龙家”。而且,吐火罗语中的神(A方言作nakte,B方言作nkat)与龙(A方言作nāke\nāk,B方言作nāge\nāg)是...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0662042.html
  • 从修行到消费─台湾录音佛教音乐之研究

    Patricia B. Ebrey and Peter N. Greg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Geertz, Clifford.“...,唱片编号:CR2004。  中国佛教会闽南语诵经团,《佛教歌》,台北县:龙凤,1971,唱片编号:佛经12B。中国佛教彰化念佛会,《金刚科仪卷下》,台北县:新电塔,1975,唱片编号:TWR5051...

    林美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3962076.html
  • 近百年来西方中观研究的诠释趋向

    主义的诠释观点。  b. 非虚无主义派的诠释:  虚无主义派的否定说法,受到了俄国学者舍尔巴茨基(Th. Stcherbatsky)的质疑与推翻,他在1927年所著的《佛教的涅槃概念》一书中,就普桑所...9 除了毕尔奴夫一系主张中观思想为虚无主义的论点外,早期的佛教研究学者如雅各比(H. Jacobi)、沃勒塞尔(M. Walleser)、瓦赫(L. Wach)、凯斯(A. B. Keith)、克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2562121.html
  • “摩耶”奥义试释

    般若波罗密多经》(结尾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b)《维摩诘所说经》(卷一,弟子品):“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祝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烟,如水中月,...无分别不二论正好针锋相对。“无分别”和“有分别”的区别在于a)按商羯罗的理论,梵、我、幻三同体同一;我和幻源出于梵,又将复归于梵,同一于梵,绝对无二,无有差别,故称无分别不二论。b)按罗摩奴的理论,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762768.html
  • 梁《高僧传》福慧观之分析与省思──【兴福篇】“论”之研究

      1986,《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   1992a,《般若经讲记》。台北:正闻   1992b,《中观今论》。台北:正闻   1992c,《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   1992d,...1994] ,《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台北:鼎商   韩廷杰译,[1996a],《岛史》台北:慧炬   [1996b],《大史》台湾高雄:佛光   鼍山雄一着,吴汝钧译,[1978],《佛教中观哲学》...

    王志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136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