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王恩洋:佛学通论(2)

    为一种;  (三)心所有法共四十六,别为六类:a、大地法十: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b、大善地法十: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嗔、不害、勤,c、大烦恼地法六:痴、放...、段食①十四色法。心法六,即六识。心所有法五十二:于中一遍行心所七:触、受、想、思、作意,外加定和“命根”。二别境心所六:寻、伺、胜解、勤、悦、欲。三善心所中又分a、般若一,慧;b、二无边二,悲、喜;...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2464812.html
  • 临济“四料简”“四照用”略论

    破其法执’”,同时对“四料简”、“四照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临济宗;四料简;四照用;我执;法执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7)...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临济宗;四料简;四照用;我执;法执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7)01-042-07  收稿日期:2007...

    王荣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0265620.html
  • 略论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

    记载,而真正要使佛像造型可视化,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从阿育王直到贵霜王朝时期的2、3 个世纪里,佛教造像一直是以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的。巽伽王朝(SuÛ ngā) 时期(B. C. 1802B. C. 72) ,在巴尔胡特(Bhārhut) 、山奇(Sā‰ nchi) 、菩提———伽耶(Bodh2Gayā) 等地,有以动、植、器物或符号等形式来象征佛陀生平事迹的特征。如用莲花...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20065682.html
  •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美丽的艺术的诗歌表显出来,或隐隐的暗示。  B、象征人间苦。 文学与社会是有密切的关系,离了社会根本不需要文学,也好像佛教与人间有密切的关系,离开了人间根本便不需要佛教。唯文学世界各国各有各的文学,...作品的认识与批评;而古代也早已有了定评的。爱慕他而受了他的影响的诗人,古来真多,现在可举其要者:  A、李太白的伟大飘逸处,不无受其影响。  B、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诸诗人是其尤者。沈德潜论唐人学陶云:...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1765905.html
  • 刘萨诃信仰解读——关于中古民间佛教信仰的一点探索

    《冥祥记》,《法苑珠林》卷八六引,载《大正藏》第53册,p919b—920b。又参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p351—534。  [3]道宣《续高僧传...

    尚丽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1166060.html
  •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或已成熟;或未清净;或已清净。(大正30,398b25~c4)  从这段叙来看,安住种姓之补特伽罗尚有贪行、瞋行、痴行、邪行等,因此可以说:依《瑜伽师地论》的立场,判定是不是不住种姓补特伽罗的依据是...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大正12,425b2~10)  《瑜伽师地论》则从种子的立场安立无种姓人,是从理...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867076.html
  • 色心诸法之分析(1)

    俱舍论依一切有部立1色法十一种:五根五境及无表色。2心法有六,即前六识合为一种。3心所有法共四十六,别为六类:a大地法十。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b大善地法十:信不放逸,...一、慧。b二无边二:悲喜。c三戒三正言、正行、正生。d偏行善心所十九:信,念,惭,愧,无贪,无嗔,平定?心身之轻安?心身之轻?心身之柔软?心身之堪任?心身之熟练?心身之诚敬?(后之六种各为双数合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367628.html
  • 依通、别、圆三教看佛家的“中道”义

    大乘、小乘靠什么呢?那完全是靠“佛性”这个观念。决定教乘是大是小其实是在“佛性”这个系统,不是在“般若”这个系统。通俗一点,是以“慈悲心”的大与小来决定教乘的大小。慈悲b不够,是小乘;慈悲心大,则是...b,亦可以说是心真如。此真如心一方面是“空如来藏”,一方面又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是别教义”这句话,就是指出别教对于“中”的看法,对于“中”的了解,亦即是别教对于“中”是以“空不空”来说明。  ...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768594.html
  • 宗教命题的真理问题——宗教体验基础上的宗教多元论

    是一个“三位一体”,有的则认为是一位一体。从各种宗教的信徒的经验来说,他们的信念都是真的,都是有所印证的。但在这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问题。命题P对于某人A为真,对于某人B则完全可能为假,或某人B不...

    周伟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94769193.html
  • 佛教的“如来藏 ”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之处,但它们的差别点更为突出。考察二者的主要含义,分析其同异,对于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内容,明了东方文化的理论特点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印度佛教;婆罗门教;如来藏;“我”  中图分类号:B...等等。在奥义书中,这一词一般是在两种意义上来使用:  一种意义是指人的身体诸器官的主体或人生命活动的中心,也就是所谓“自我”或“小我”。如《广林奥义书》(B3hadqrazyaka Up.)3,7,...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26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