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佛祖世系表(卷24) (五)志九 1.山家教典志(卷25) 2.净土立教志(卷26-28) 3.诸宗立教志(卷29) 4.三世出兴志(卷30) 5.世界名体志(卷31、32...
张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157249.html
-
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31] 马祖指出,凡通过有为造作而...
戈国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457253.html
-
透教便无理路。理,有证到之理,有拟到之理,俱有开阖,不可一途溷说。[31] 虽然在《语录》中,仍可见到汉月引用经教说示禅者,[32] 或以一密咒融摄五家宗旨,[33] 然其作为皆是因机逗教,似乎不能...之说。 [19]) 如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云:“早期的达摩禅风,对于经教的态度是‘藉教悟宗’”。(1989,页31)如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印慧可;四祖道信加入般若经系的思想;至五祖以《金刚经》...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157260.html
-
对于世亲所传之学,在认知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注[31])而中国的法相宗乃是由玄奘自印度取经回来之后所建立,玄奘学于戒贤,戒贤之学源自于护法(五三0~五六0),因此中国对于唯识的理解,也多是传承...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757267.html
-
体悟上,并且是相互融通的’,《中阿含经》‘已为组织的说明,多论四禅、八定或九次第定,重在修行次第,重在禅定的渐离上。’[31] 而印顺导师又以‘定慧分别’的原则,运用在两方面的解析上面,一是简别定、慧...参阅拙著:〈《次第禅门》与《清净道论》禅学观点释疑〉答问之一、二、五题等,《弘誓双月刊》第六十一期,桃园:弘誓,二○○三年二月,页三二~四一。 [31] 拙著:《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二九八...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
-
六识情见的死路,冀其得以念头死而法身活。 从此一进路出发,则牵涉到宗门对于知识、学教的两种不同态度,此即尊教或慢教,立言说或不立言说,教禅一致或教禅别行的两种。[31] 禅宗初传,达摩以四卷‘...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357495.html
-
了十分有意义的讨论。31 以上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部派佛教的佛塔信仰形态等关联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主要以现存的律藏文献及部分碑文资料为主,再对部派佛教时期的佛塔信仰进行通盘性地研究。重点...Society, Special Issue. Prof. S.H. Askari Felicitation Volume.1968,pp.31-46. 15 Bareau,A. La ...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2957554.html
-
,《大般涅槃经》尚未传到南方,听闻者皆难以信服,便群起攻讦他,师遂遭教界的摈斥,而离开了建康,隐于今江苏苏州的虎丘山。[31]之后三年,即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昙无谶于凉州译出的《大般涅槃经》...《七宗论》,惜已散佚,目前只有吉藏的《中观论疏记》卷二,留有一些零星资料。
[29] 见《大正藏》第五十册,页三七二上。
[30] 见《大正藏》第四十五册,页二七中~三十上。
[31...
杨惠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0157586.html
-
,则完全离言说、当下具足、本体顿现、圆满天成。智者解顿之名曰:“不由小来,一往入大,故名为顿。”(注31) 智者:“顿名顿足、顿极。”(注32) 此亦在说明:圆顿无历程,一往而究极,当下圆具。此...481,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分教开宗第四 注31:智者《法华玄义》卷第十下,大正藏33,p813,下 注32:大正藏46,p33,上,《摩诃止观》卷第三下 注33:大正藏33,p764,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0457589.html
-
诗笔即谓诗之笔法,指韵文而言。其笔字与六朝人之以无韵之文为笔者不同。)之部分,白氏之歌当之。其所谓“可以见史才”“议论”之部分,陈氏之传当之。31 按中国文学史上此种小说诗歌合一、文备众体、可以见史...
邓小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75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