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8篇,用时8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格鲁派

    各有不同。小乘以极微【133】或五蕴为我,大乘唯识以阿赖耶识【134】为我,皆有实体。中观自续派以立相续为我,我有自相。中观应成派则以依蕴【135】假立之我的唯我,为我相所依事,亦即我之所缘境界。此唯我为...:我,指有主宰义,非我你他之我,我的名相所依,即以何 事为我。每一事物均是由众多因缘聚合而安立一个假名,离开因缘条件则全 无一个主宰可得。【133】极微:元素中之不能再行分割之...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度生的意旨,那么,诸教之位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智者具体叙述了佛陀说诸教之位的意旨如下:佛陀说三藏教位的目的是为了“生界内事善”,[133]破界内事恶,[134]缘事入真(即从析法入空...同上,第130页下至131上。[21] 详见同上,第131页上至下。[22] 详见同上,第131页下至132页上。 [23] 详见同上,第132页上至中。[24] 详见同上,第132页中至133页上...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近代佛学新特色——以近代科学主义思潮为参照重点

    的两个方面》,刘小枫、何光沪主编:《基督教文化评论》(5),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134页。 [3] 参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

    梁徐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3843471.html
  • 格鲁派概要

    各有不同。小乘以极微【133】或五蕴为我,大乘唯识以阿赖耶识【134】为我,皆有实体。中观自续派以立相续为我,我有自相。中观应成派则以依蕴【135】假立之我的唯我,为我相所依事,亦即我之所缘境界。此唯我为...有主宰义,非我你他之我,我的名相所依,即以何事为我。每一事物均是由众多因缘聚合而安立一个假名,离开因缘条件则全无一个主宰可得。  【133】极微:元素中之不能再行分割之单位。  【134】阿赖耶识: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2143516.html
  • 内观禅修的探讨

    身上的感受即可。我们对全身有系统地移动注意力,先从头到脚,然后从脚到头,从一端移到另一端。但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刻意寻找或避免某种感受,而是如实地去观察、去觉知全身所出现的感受。(页133) 3.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2043746.html
  • 舍利弗在《維摩經》中的性格與角色

    1,頁610中。A.1.13.7,A.i,23;A5,133,A.iii,149;Ap3.1,Ap.22(《小部.譬喻經》)。Sn3.7,Sn.109(《小部.經集》),相當於Thag 827,...

    林昭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243916.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1)

    用,其唯一可资运用的功能,便是我们所说的“悟”,西洋所说的“直觉”。至于诗,也是一样。皎然说:“不思而得”,“宛若神助”[133]。麦德裕也说:“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134]);...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p. 133  一、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之差異  中國佛教傳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說,應該是屬於印度形態的,但在實際上,今天我們已經很清楚知道,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有著很大的差異,它們的差異不僅是在制度上的,同時也在思想上的。而且,這差異的距離,幾乎使人到了發驚的地步。就印度說,佛教曾經過三段時期的展開。第一期是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的展開,這一期是從單一到複雜,從倫理到形而上,從實踐到理論。第二期則是...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133]。  大乘义章云“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134]。  杂集论云“永离一切色等诸想,究竟寂灭大安乐住所缘境故,名为涅槃”[135]...   [133] 大正藏卷三三,页五五四中。   [134] 大正藏卷四四,页八一四中。   [135] 大正藏卷三一,页七三四上。   [136] 大正藏卷一二,页三八七中。   [137] 大正藏...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三藏聖典三十五部、二百九十七卷[133]。舉其主要的,有如 ﹕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此成為淨土教所依據的經典。  『妙法蓮華經』七卷。此為天臺宗教理所自出的重要經典。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先生前出書、三五五頁。   [130] 『弘明集』卷一三、奉法要(大正五二˙八八˙中)。   [131] 見境野黃洋氏『支那佛教精史』一--三頁。   [132] 參看上(註 4)一文。   [13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