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5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之理事觀

    這裡所說之「異質」就是指天台以「法華經」為依止。 所指之「血緣」就是指「中觀」。自然,他們所傳之慧 158頁 命都...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247445.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摩帝尊者:已获菩萨果位。   l56.慧宽尊者。   157.无胜尊者:为佛祖的前世身。   158.具摩尊者:即县摩菩萨。   159.欢喜尊者: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后为佛教。   16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罗汉图像研究(1)

    丰富具多样变化者,看经寺的浮雕是为时最早的一群。  p. 326  图一八、敦煌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涅槃图中的罗汉  (2) 涅槃变相中的罗汉  如果说要在唐代寻找最有姿势变化,最能刻画内心的情感的罗汉...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59.html
  • 《思益经》“七邪法”初探

    东京:灵友会,平成9年)p. 1171。  [14] 荻原云来编篡《梵和大辞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p. 167、p. 1041、p. 158。  [15] 参杨郁文《阿含要略》(台北:...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155号(页72)〈桑布拉加旃延长老偈〉云:“滂陀大雨下,孤身居洞中;我既无恐惧,亦无毛骨悚。洞中似阴森,我只求清净。无恐无烦恼,此乃真正僧。”又,第158号(页73)〈尼萨跋长老偈〉云:“欲爱使人迷...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读《大毘婆沙论札记》论师的轮回观

     若定无有补特伽罗,为说阿谁流转生死?若一切类我体皆无,剎那灭心于曾所受久相似境,何能忆知(大正29.156下)?……若实无我,业已灭坏,云何复能生未来果?(158下)  如此,有部等「依蕴立我」,...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647481.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版本(VRI版)采用缅甸第六结集版为底本,将缅甸字体转写成天城体,而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并作了一些编辑上的更动。158之后,为了提升研究效能以及长久保存三藏,又制成光盘,于1997年发行第一版:...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系的“  有相唯识”之先驱。(注 158 )  因此,清辨在《中观心论》及注中的对手,主要是弥勒三种唯识  论。世亲《唯识三十颂》以及安慧一系的“唯识古学”的“无相唯识  ”,亦即所谓“相见俱无师”。...600。  注156 同注154,451叶1-2行。  注157 江岛惠教"自立论证"收于《中观思想》,李世杰译,华宇出  版社,民国74年,页219-220。  注158 同注10,片野道雄;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为依止。所指之“血缘”就是指“中观”。自然,他们所传之慧命都同是一味佛法。   p. 158  虽然,三论、天台、乃至华严各宗所依止之主要经典各异,但都同有“真常”的倾向。所不同者只是角度大小而已;...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p.157~158)。三枝充德《中论偈颂总览》(p.750)则认为:在梵文第十偈颂中虽没有出现satya这个辞汇,而二谛是接续前二个偈颂而进一步说明的。依此看来,三枝氏似乎认为“胜义”和“胜义谛”...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