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85篇,用时1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兼谈新样文殊造像及其相关问题

    ]。后来孙修身先生也认为P.4049是“中国新样文殊”,结合相关资料与日本文殊三尊、五尊像进行了比较研究 [5][ p44-55] 。赵声良先生在研究莫高窟61窟“五台山图”时,注意到该白画,定名为“...同一般的不可辩驳的事实[21][ p45-51]。于阗国王“天子窟”的存在又更是这种特殊关系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果。[22][ p60-68]敦煌石窟艺术中所反映有关于阗历史或敦煌和于阗之间的密切关系的...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7.html
  • 回鹘佛教徒礼忏文研究

    30×95cm,交河故城出土,76行;  2.T II Y 55,卷子式写卷残片,1叶,25×112cm,交河故城出土,69行。此文献除了忏悔内容外,还有很长的发愿文,二者内容并重,似可称作《忏悔发愿...佛身血同类。见于文献第33~40行;  3.九结(?)罪,即占用寺庙财产、控制僧众、使人杀人、毁坏庙宇、给禅僧制造灾难、给经师们设置障碍等。见于文献第42~51行;  4.十二恶律仪,指宰羊、养鸡供食...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050265.html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尽管如此,有清一代的佛教却未能如同样处于朝代交替的南北朝佛教或唐宋佛教般的发展,并开创出另一个光辉期。[51][4] 症结所在为何,正是本章节所探讨之重要内容。  在清初宗教自由的策略下,晚明佛教发展之...盛京方面则开始和当时西藏的第五辈达赖喇嘛(1617-1682年)建立关系,皇太极更力邀达赖喇嘛到盛京相会。[55][8] 入关后的顺治帝则于顺治九年(1652年)册封五世达赖喇嘛,此为清廷册封西藏宗教...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黄龙宗禅诗研究

    黄龙宗人自信独立、雄猛奔放的气质。黄龙禅强调主体的高度自信:“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广;入海不到底,不知沧溟之浅深”,(51)性空妙普宣称“...55)百丈参马祖前,未能见性。马祖振威一喝,百丈三日耳聋。正是在这盖天盖天的一喝中,百丈获得了崭新的禅悟慧命,成为那吒式的自立自信者。法因的开悟诗也表达了这种感受:“岭上桃花开,春从何处来...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650905.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1)

    国民,差不多都知道有佛教,虽然  其印象是很模糊的。  51页  然而,就在后汉末年,忽然出现了一部神异经典,叫做  ‘太平清领书’。据‘后汉书’说:  “初顺帝时,琅玡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  ...’,陆氏的‘异林’,祖冲之的  ‘述异记’,刘敬叔的‘异苑’等文学作品,无不属于鬼神  志怪之类(注51)。  乘著这个风潮,道教迅速的发展。由汉末张道陵所创的  道教,经由魏伯阳,葛洪等人赋于了...

    林传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952279.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而再生于恶处。[51]古奥义书强调,自我认知或自我知识为最佳且最重要之知识,而自我的真相可为人如实认知,亦即,认知自我的本质同一于梵,但真实的自我也可为人错误认知。真实认知自我导致生命之绝对自由(解脱...--------------------------------------------------------------------------  51 Brh. 3.2.10-13.   页14...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1)

    现代人的特质51[51]。   把佛说的“法”与佛制的“律”的真实程度分别对待∣∣“法”为本质,“律”为方便,是现代禅戒律观的圣典诠释学理论基础。而这一观点,实来自印顺法师著作的启发。印顺法师的《原始佛教...特殊文化传统,试问,这当中是否有值得人们省思的地方?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汉传佛教由于修证道的衰颓,导致无数的佛教徒为了追求安身立命、悟道解脱,而必须舍近求远、舍高文明而就低文明,这不免是一项缺憾5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053228.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2)

    卷廿二,〈五分律第三分之八食法〉(大正廿二.一五三上)。  51[51]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52[52]释印顺,《原始佛教...(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一五。  55[55]李元松,〈体察佛法本质,但愿汉传佛教振兴〉,《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初版),页八│九。  56[5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153229.html
  • 云门宗禅诗研究

    尊宿语录》卷18《缘密》。   〔50〕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含匡》。   〔51〕南宋•万松行秀《从容录》第19则。   〔52〕《碧岩录》第77则。   〔53〕宋•圆悟克勤《碧岩录》第15则。   〔54〕〔94〕〔95〕宋•圆悟克勤《碧岩录》第6则。   〔55〕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子祥》。   〔56〕南宋&...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3253512.html
  •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

    因缘和合之物,并非不存,乃为“假有”,亦为不实之“空名”。若能了悟缘起性空之真理,即可不执幻化之假相,此乃因诸法本自空寂,了不可得,故“观空不取,涉有不著”(注51),方为圆融无碍。罗什云:  若法性...忘彼我、遗所寄。泛若不系之舟,无所倚簿,则当于理矣(注 55)  众生之所以不能彻见真理,乃在心有执取,故佛法示人扫除妄心,放下执著。般若“空”义既不可执,“玄鉴”“应照”亦不可著,旨在使修行之士“忘彼...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25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