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70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非人等身得度  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  ,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注95)。   由于大乘佛教的菩萨思想:认为每一个人祗要肯发菩提  心,就是一位初发心菩萨...曰:“摩诃般若  波罗蜜者,洞达无底,……此乃菩萨  ---------------------  (注 95)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正藏》九册  ,页57上~中。  (注 96) 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圆满。  95页  唯有佛陀及很少数的菩萨能获取上列的第四种涅槃。Ⅳ. “佛陀”第六问:众所周知的为佛有三身(Trikaya):法身、报身及应身(Dharma-kaya.samborga-kaya.... Civilization, P.65, Stan-ford UniversityPress, 1972.  (注 95) 王沂暖:如前所引,64~76页。  (注 96) 史列格罗:如前所引,7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遍学并答〉中:若菩萨遍学,为从方便始,为顿入无漏一道也。[95]“从方便始”谓从“渐次”,“为顿入无漏一道”谓从“顿入”。故慧远已用“顿”、“渐”来探讨菩萨遍学一切法的问题。若先学沤和般若心平,若称...95]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6]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7] 《大正藏》册45,页140中。[98] 梁慧皎《高僧传》卷6〈释慧远〉。《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以国家为重的阳固认为,如果要“救饥寒之苦”[94]、“存元元之民”[95],政府就得带头“绝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96]。侍中崔光也曾劝谏说,只有“罢劳形之游,息伤财之驾”[97],才有...》,《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5] 《魏书·卷第七十二·阳固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6] 《魏书·卷第七十二·阳固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7]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研究》。辅大哲研所硕士论文,1992年。页108。  [10]参见陈荣捷著,《朱熹》。台北:东大,1990年,页95。此处以朱子〈玉山讲义〉一文之内容做为朱子   晚年思想之定论。  [11]同上,页95。  [12]同注4,页405。  [13]参见《大正藏》第三十册。页889下。  [14]参见宗喀巴造,《菩提正道菩萨戒论》页5。  [15]学处(梵文siksapada)在律典中是指:僧俗学佛二...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4.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以存本也;圣人行情,所以顺性也。存本而不滞迹, 可以语夫权也;顺性而不溺情,可以语夫实也”( 注 95)。 “教不可泥,...,辅教编中?广原教,大正藏卷五二 ,页六六○上。 (注95)镡津文集卷第二,辅教编中?广原教,大正藏卷五二 ,页六五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2)

    。同时引用《金刚般若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及“诸佛如来无妄语者”,强调佛无诈妄。(注95)又引《金刚般若经》所说之“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维摩经》偈“经书...士而违背圣教者,势所未免,皆非教法之罪。对于韩愈“佛者夷狄之一法耳”之说,(注97)张商英斥曰︰“陋哉,愈之自欺也!”他的理由─────(注95)按︰张商英只云佛经,并未指明此语系出何经。大概此句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5.html
  •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

    的苦受观》,香港《人文》月刊第95期,2001年11月。国际网址: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humanities/ph95-03.htm   9 本文引用的...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746115.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都算是持戒菩萨,若不能遵守最低要求,才算犯了 突古罗罪 ( 犯了微细威仪之罪 )。 纵然犯了菩萨戒,尚有 忏除罪愆的方法(95);如以增上烦恼犯了波罗夷处法,即失 ... (95) 大正藏三十,917页上。 (96) 大正藏三十,917页上。 (97) 《菩萨善戒经》开头即说: “菩萨摩诃萨当成就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546265.html
  • 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2)

    依《摩诃衍经》及《阿毗达磨》以 “涅槃空”,名第一义空。(注 95) 《增一阿含第41品第6经》:“若彼比丘漏尽阿罗汉,… …至于涅槃不著涅槃,不起...,非常非灭故;何以故? 性自尔。是名涅槃空。” (见大正. 8-250中) (注 95) 见大正.25-288中下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04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