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地”,(汉译卷35~50)。 No.4038:〈摄决择分〉,(汉译卷51~80)。 No.4039:〈摄事分〉中的契经事,(汉译卷85~98)。 No.4040:〈摄事分〉中的调伏事、本...,于承事贪令心清净。”[12] 而在〈摄事分〉(卷98)中,对于贪的对治则是: “又于此中,青瘀想为初,膨胀想为后,对治美色贪。 食啖想、分赤想、分散想,对治形貌贪。 骸骨想、骨锁想,对...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047441.html
-
。如98页第八节、第十一节,皆特别强调“法”的研究和法施,远超过财施的功德。故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在家、出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萨律仪戒。”(注98)又卷第四十七说::“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有几种法正修学时,……略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善修事业、二者方便善巧、三者饶益于他、四者无倒回向。……又诸...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2.html
-
sarvi suvarna-varna(181:27) 21. 竖诸幢幡自然庄严。(98a:15) Anavanamitavaijayati ca nama[30] (190:5) 22. 自然跱立 无数幢幡。(98a:28) anonatayam Dhvajaijayantyam[31] (191:1) 23. 六十二见 自然为除。(100b:1) (梵本无对应文句,什译本亦无)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特殊视觉功能,具称天眼智证通。今举《智论》卷五以作说明: 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大正25,98上) 此...辟支佛亦尔,是名天眼通。(大正25,98上)[7] 因此天眼通之极致,所见不过三千大千世界,但佛、菩萨之天眼却可见十方恒沙世界,有此分别乃因般若波罗蜜力故,般若波罗蜜中,无近、无远、无所挂碍。[8]...
释海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647528.html
-
〈鼓山传戒、善慧师任阿阇黎〉、[96] 〈灵泉寺祭塔与法会〉[97]等的资料来判断的。此中,令人特别注目的,是如下文:
数月前以来,外游中的江善慧和尚,日下到西湖边弥陀寺。[98]
〈...29。昭和9年6月1日。
[97]同上,页46。
[98]《南瀛佛教》11之12,页51。昭和8年12月1日。
[99]同注96,页46。
[100]《南瀛佛教》11之11,页45。昭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
-
象征性的开眼。(注98)在中国六世纪的开光仪式中,那些做为开光明主的俗家信徒也有可能作此象微性的开光,而非实际上给佛像点眼。不过,在造像碑上有的冠以开光明主头衔者是亡过者的姓名,如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所举的各种情况中,以佛像、佛画完成的例子甚多。(注101)在===============(注98)川村知行,《东大寺》I古代(保育社,一九八六),〈序、 大佛开眼〉,页三至六。(注99)《...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2.html
-
风一游净域?累劫殃消;暂 陟灵峰,多生障灭者矣。(注98) 就是在此一帝室提倡五台山信仰之时,佛陀波利以其在五台山的奇遇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上达天听,遂使此经立刻受到皇帝的重视,而得以汉译。...98 同前注。 页170 沙故来敬谒,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见尊仪。言已悲泣雨泪向山顶礼,礼已举首忽见一老人从山中出来,遂作婆罗门语谓僧曰,法师情存慕道追访圣迹踪,不惮劬劳远寻遗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4.html
-
,页 188 ~ 219。孙述圻〈菩提达摩与梁武帝〉,《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4 年第三期,页 98 ~ 106。中隆藏《六朝》 1984 年第三期,页 98 ~ 106。中隆藏《六朝...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448415.html
-
观行分别为正,未通达前 分别为邪”。(注98)当无分别智生时,则邪正分别泯灭, 才能契入中道。 第五种边见是“有作无作”。此二边见与修证解脱关系 尤为密 ────── (注96)《佛性论》卷四(《大正藏》卷三一,页809上)。 (注97) 同上。 (注98) 《佛性论》卷四(《大正藏》卷三一,页809下)。 93页 切。所谓“有作”是执言欲修智慧,必先作意,然后事成, “无作...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50.html
-
存目丛书》集部第98册第346页,齐鲁书社,1997年10月。下面凡引此书,只注明所在卷数、篇目名,和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98册上之页码。 ⑤卷十五《自讼问答》,第568页。 ⑥卷六《致知议...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