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大义章探究

    位阶以上才有可能的问题[31],慧远的问题等于是在问那一个位阶以上的修证者是必然可以成佛的,因此才可能成为被授记者。鸠摩罗什的回答是:授记是佛的密语活动,不可思议,因此不必确定修证者在那一个位阶以上才...”页58。   [27]页59。   [28] 页129。   [29] 页131。   [30] 页133。   [31] 页八四。慧远的问题从文字上看其实很不清楚,难以确定...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560012.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提谓经》进行比较,认为有部分相似。[30]而《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在《出三藏记集》卷四被列入“失译”类,《历代三宝纪》卷四才录为安世高所译[31],但是《法经录》、《彦琮录》、...   [30] 牧田谛亮《疑经研究》第149~150页   [31] 《历代三宝纪》卷4,《大正藏》卷49,51a。   [32] 镰田茂雄先生认为时间的先后难以判断(《中国佛教通史》第4卷第...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四种“言意之辨”

    、音乐、绘画等而被及后世戏曲。如明徐渭认为戏曲填词“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30) 清梁廷枏赞:“《桃花扇》以《余韵》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31...]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A].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1] 宋·严羽.沧浪诗话[A].何文焕.历代诗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688....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的混沌未分的东西,“自无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是一个“自无而为有”或“无能生有”的命题。[31]...,中国中华书局1990年版。牟宗三先生的说法见《心体与性体》(上)第306~307页。   [31] 见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第125~132页、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中国广东人民出版社...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例如郭祖深攻击佛教“蠹俗  伤法”[31];荀济也上书皇帝,“论佛教贪淫、奢侈、妖妄”,指责僧尼“不耕不偶,俱断生  育,傲君陵亲,违礼损化”[32];范缜更是批评佛教“浮屠害政,桑门蠹俗”,认为佛教的...弘明集》卷八。  [31] 《南史》卷七十《郭祖深传》。  [32] 《广弘明集》卷七《荀济传》。  [33] 《梁书》卷四十八《范缜传》。  [34] 《广弘明集》卷四《舍道事佛诏》。  [35]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的发展是开参担任住持期间。[30]此一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在寺中举办大规模的传戒活动,名义是纪念永定和尚圆寂二十周年。戒会期间,前来求戒的出家众有250人、在家众有288人,盛况空前。[31]开参在台南...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最胜王经疏》引用《十八空论》文字十几次。而隋吉藏《法华玄论》卷二中说:“又《摄大乘论》,阿僧伽菩萨所造,及《十八空论》婆薮所造,皆云八识是妄识。”[31]这是说,《十八空论》为世亲所造。而日本当代学者...)  [10]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11,《大正藏》第49卷,第99页上。  [11] 唐·遁伦:《瑜伽论记》卷1,{大正藏》第42卷,第31l页中。  [12]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2)

    戒品第十一>(大正卅,页九八二~五);以及《菩萨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一卷(大正卅,页一○一三~七),二处内容近似<戒品>,但仔细比较可显见已增补许多概念。[31]关于此三抄经的关系,在《开元录...持经》为北凉时期所译出,约在西元四一四~四二六年。   [31]例如:明显述及受菩萨戒之前应“先受”比丘戒等七众别解脱戒。此在本节中有关戒本的菩萨戒概念的讨论中曾论及。   [32]参见《大藏经索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860061.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心一词中的心即诚,即明知。指缘想一切白净   善法的心理活动。所说发是指发起未生之心,为了说明心所通达的法   上的最初际心态。31   此外,“发心是欲求菩提”之说,圣解脱军主张:欲不是发心本...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难处释》[30]中,皆提到菩萨戒的修持依于别解脱律仪,以及应当依于《菩萨地?戒品》所说的仪轨受菩萨律仪。[31]而宗喀巴特别以注疏<戒品>的方式造论,主张参酌《经集》等以广学菩萨行等等,皆明显的同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