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

    觉善王女耶输陀罗结婚,生子曰罗喉罗。29岁离家,到处寻师访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  关于乔达摩出家的动机,佛教的传说不完全相同,有说是因为他看到了人体的丑恶:有说是因为他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痛苦。从当时...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747040.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8)

     元晓(617—?)的神异传说很多。据《宋高僧传》卷4、《三国遗事》卷4及朝鲜《高仙寺誓幢和上塔碑》等碑刻资料,俗姓薛,幼名誓幢,新罗湘州人,29岁于皇龙寺出家,随师学佛法,后慕唐朝玄奘、窥基之名,与...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147047.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9)

    阿底峡意为“殊胜”,是西藏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传说他自幼好学,对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大小乘显密经论,无不备习,年29受戒为僧,法名燃灯吉祥智,他的老师有印度密宗大师香蒂巴、那饶巴等,先后担任过那烂陀寺、超...1182—1261)创始,他曾向进藏的班钦·释迦师利跋陀罗学法,后又普习各教派的显密教法,年29受比丘戒,后去罔底斯山修法5年,在江孜年楚河上游建郭扎寺。又向尼泊尔请来毗普底旃陀罗,在定日相互学习。...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147048.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0)

    莲华生从藏区来到不丹地区传教,从此,藏传佛教便成了不丹的国教。据说至今不丹已有29个莲华生的“转世”。12世纪中叶以后,许多西藏喇嘛来不丹定居,弘扬佛教,在中、西部建立寺庙。属尼约世系的加瓦·拉南巴(简称...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147049.html
  • 无著的唯识思想

    在内的前六识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摄论》说意可以分为二种:   “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了别境义故,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二种。”B29   一是意根即产生第六意识的思维机能。在这一意义上...》31卷第136中。   B27B38B45《大正藏》31卷第666页上。   B29B31B33B37《大正藏》31卷第133页下。   B30《大正藏》31卷第...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947067.html
  •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2)

    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基本上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宏智正觉本人就“昼夜不眠,与众危坐”[注释:《正觉宏智禅师塔铭》,《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5册,455页...29套第5册,455页。]。“淳”,子淳,宏智正觉禅师的师父。所谓“空劫前事”也就是静坐观照“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注释:《释正觉传》,《大明高僧传》卷5,《大正藏》第50卷,915页上。又,《大慧普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1.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是指由做为“受用识”的“转识”和做为“缘识”的“阿赖耶识”在“境识俱泯”中转化为做为“本净识”的“转依”。  真谛唯识学进一步说明“转识名依他性……转依亦属依他性”,[29] 在转依依他起通染净二分...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2.html
  •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无畏山住部的僧侣,这个部派也叫做 Dhammaruci 部,它在 Va??agāmi?I 王( 公元前29至17年 ) 在位时即已形成。在印度部派表上,无畏山住部、摩诃毗可罗住部和Jetavanavā...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28】无为。   【29】不有【30】不相续。   【31】空【32】无常【33】无余。   白品第四颂:   【34】欲三种【35】延请。   【36】法【37】僧【38】‘为本...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rdquo;。[29]   三、《佛性论》卷二,引五义来解说如来藏“自体”的“如意功德性”。此处之五义为“一如来藏,自性是其藏义;二者正法藏,因...初版,页211。黑体字为笔者所加。   [28] 世亲释,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大正三十一册,此处引文见页156。   [29] 世亲释,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一五,大正三十一册,此处引文...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84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