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用时1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玄奘法师与唯识学——纪念玄奘法师圆寂1335年

    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75法,唯识发展为百法,其中有为法共94种,无为法为6种,将心法、色法等分类,详释其定义和作用。心法与色法统一,其中包括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包括胎...

    惟贤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2254868.html
  • 中国的佛教禅宗--五家七宗

    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佛果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门下以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70555813.html
  • 漫话云居寺石经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漫话云居寺石经   颜景河   一   闻名中外的房山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约75公里处。这里群峦叠嶂,林翠水清,一派佛门灵迹。云居寺寺以经贵,珍藏着被称为房山石经的石刻佛教经籍。   房山石经自隋大业年间由静琉创刻,历经唐、宋、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前后达干余载,计刻佛经1122部,3573卷,...

    颜景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4657197.html
  • 宗教团体与公共关系

    ,民75  王德馨、俞成业  1990 《公共关系》,台北:三民书局,民79  孔承志、臧国仁  1991 《公关手册:公关原理与本土经验》,台北:商周文化,民80  包亚明  1997 《文化资本与...

    苏韶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460190.html
  • 佛教青年居士问卷调查报告

    家庭(父母、配偶或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改善了”;30人(33%)感觉没有太大的改变,余下少数对此未置可否,仅有一例表示感觉关系“不如以前好”。  在回答是否在向家人宣传你的佛教信仰时,75人(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1260650.html
  • 九华山湛若水甘泉书院考

    学”并称为“王湛之学”,二人分执明代中叶理学之牛耳。  嘉靖十九年(1540年)五月,他获准退休,75岁归故里,仍全力以赴教育事业,90岁时还让人抬着棺材出门讲学。他的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其门徒达4千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3060781.html
  • 敦煌本《坛经》录校三题(二)

     菩萨戒云本原自性清净(第75页)  菩萨戒经云/我本源自性清净(第83页)  所谓《菩萨戒》或《菩萨戒经》,亦即《梵网经》。这段话,《梵网经》原文作“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①]。因此,杨...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460890.html
  • 越南佛教的历史与现状

    政府屠杀佛教徒的抗议活动,声势浩大,震惊世界,推翻了吴庭艳政权。  越南佛教现状  越南是个深受佛教影响的国家,全国75%的人受过佛教教育或影响,60%的人信仰佛教。目前,越南全国约有出家僧尼...

    张廷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5662517.html
  •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

    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762885.html
  • 华严圆教与天台圆教思想之比较研究

    特色67  第四节 小结69  第四章 二宗圆教之判教诠释  第一节 称法的本教72  第二节 摄末归本法轮75  一、 根性融不融相76  二、 化导始终不始终相77  三、 师弟远近不远近相77 ...

    叶振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136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