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82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2)

    张商英的佛教著作,〈护法论〉除外,还有羽翼惠洪《法华经合论》之注释,及〈广清凉传〉及〈宗禅辩〉各一篇。(注87)〈宗禅辩〉的来源不详,但经取与〈护法论〉校读,可见内容与〈护法论〉大同小异,但...也是佐证。(注86)徐俯跋语见 《佛法金汤编》卷13,页952,〈徐俯传〉。所作 时间不详,其跋语略见下文。(注87)《续清凉传》是张商英自述其游五台山之作。美国学者Robert M...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5.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焚书》卷首,页五。  (注 87) 袁中道,“李温陵传”。  (注 88) 同(注 87)。  (注 89) 同(注 44)。  (注 90) 参考(注 45)。  (注 91) 关于净土法门的《...达疏,载《神宗实录》(台北:民国五十五版),六九一七~六九一九;顾亭林,《日知录》,“李贽”条,亦收有全文。原书页五四○。  (注154) 同(注 87)   (注155) 李卓吾,《焚书》卷一,页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善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87) 依据以上两点原因舍菩萨戒的可能也是不多的,若非有 人受到外道邪说的惑乱,自动弃舍成佛的誓愿是相当少的。 ...Silam`)(90) ────────────── (86) 大正藏三十,515页中~下。 (87) 大正藏三十,515页下。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546265.html
  • 《法苑珠林》所引外典之研究(3)

    「釋 慧嵬」、「釋賢護」兩則故事,文末註曰:「右一出梁 高僧」,(87)考《梁高僧》中「釋慧嵬傳」後恰接「釋 賢護傳」。(88)《法苑珠林》...搜神記》, 然此五則引文,道世未注明引書處,此為汪紹楹誤列為 引自《搜神記》。 (87)見大正藏五三冊,頁304上。 (88)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746268.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3)

    佛教关系》,发表于林明昌主编的《国际佛学年刊》(台北国际佛学研究中心,1992年)页80~87。  [16] 明治六年(1873),日本净土真宗东本院寺派的僧侣小栗栖香顶鉴于西洋列强入侵、耶稣教大举在...动力之一。  [87] 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162  [88] 此寺是太虚至北京讲经常往之地,属道阶法师之地盘。  [89] 载于《佛化新青年》第2卷第5、6合号(1924~8~30)“通信”页1。...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4.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2)

    而且她自己出家之外,也影响了赞普的姨母悉囊南氏 Sna nam za (注 87) 即墀松德赞的母亲 Snanam za man mo rje 、 bshi sten 的妹妹 SNa mams ... 86) 山口瑞凤氏〈中国禅?????佛教〉─《敦煌佛典?禅》,页 383 ~。 (注 87) 参考佐藤氏书页804。 (注 88) 同注 86,页 384。 239 页 两派,且发生争论。...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3.html
  • 从《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

    87页(页692下至779上),约为全书65%。所谓四大部分即法、妙、莲华、经等四项。  第一个部分是就佛教之“法”的内容提出讨论,“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3]是《华严经》中的著名经句,但...配以空假中三义,依义读文的三转十如是读法,来阐明众生法的圆融实相。  第二,“妙”字,这是极为重要,且是诠释内容最多的部分,其分量占别释“妙法莲华经”经名87页中的80页,约为92%。因而我们可以理解...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三法中的「所知」與「所識」之研究(1)

    63368;─》第 26號pp.87-89,出版,1977年10月。 2.《集論》(大正,31p.686),《雜集論》(大正31,pp.743中 -...)(大正29, p. 87中);「毘婆沙師作如是說,若境由眼 識所證名所見,若境由意識所證名所知」。 43頁 其...

    葉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5.html
  • 蘊處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590下。 12.見於難阿含經第十三,大正2, p.87下及88中。 13.見於入阿毘達磨論卷上,大正28, p.981下。 ... 力,視覺器 ────────────── 31.見於雜阿含經第十三,大正2, pp.86下-87上。 32.見於雜阿含經第十三,大正2, p.91上。 33....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santi ( Mv. Ⅲ, 45, 7 )   在浊音前面 vā?ijā bha?anti ( Mv. Ⅲ, 87, 18 )   在鼻音前面 ?abdā madhurā ( Mv. Ⅲ, 58, 5 )   在半元音前面 du?khitā viya ( Mv. Ⅲ, 79, 9 )   在咝音前面 durlabhā santi ( Mv. Ⅲ, 87, 6 )   在句...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44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