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1)

    佛教 全年办 所有 29 537 90 31 106 - 50 52 理次数 宗教 128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8.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诗法于韩公子苍,子苍令参此诗以为法。”[29] 这是以参禅之法去参诗而学得古人写诗之法,真正提出以参禅之法学诗,而且如东坡以诗论诗者有吴思道、龚圣任、赵章泉三人[30],兹录吴思道〈学诗〉三首如下:...藉著好诗的语言以求得言语之外的妙处。魏庆之却误以为“盖端叔用意太过,参禅之语,所以警之云。”  [29]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命意˙意脉贯通〉条,台北:世界书局,1966,页133。  [...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圆测佛学思想的特点

    从他的引证中可以看出。在《解深密经疏》中引用的经论一共有83种,又引用了21位学者和部派佛教的13部派。在《仁王经疏》中引用70种以上的经论、14位以上的学者、三个部派。《般若心经赞》中也引用了29...

    智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6.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意根相依相存,为有情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上的互动。29另外从“意为彼尽受境界”,则可得知意根除了能缘他本身自己的境界外,也还接受前五根的境界,好比如五个情报员(五根)在外收集消息后,回去报告给老板(意根)...论》p.113。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对于此经文也从意根来解释,见《佛法概论》pp.106~108。  28《杂阿含经》 (CBETA, T02, no. 99, p. 91, c5-6)  29...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

    存有论区分的底据”(注29),因此海德格不厌其烦地,区别了同中有“异”的(时间性)和历时性)!上段引文,很清楚地界定了海德格心目中的对两者的关连:“时间性”是此有进行存有理解的存有论条件,它使此有存有...。  注013主要在作用义与实体义之不同。  注014 见《讲记》,页 29。  注015 “犹如幻物”是真谛论师对依他性之譬语, 另分别性则喻为“犹如空华”,真实性则“犹如虚空”。就依他起性而言,...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中边分别论》“真实品”的三性思想之探讨

    依(根)据世界——“实有唯事”必须存在。依据此论旨,善取空的立场,也如下地被说明:    页29  “云何复名善取空者,谓由于此,彼无所有,即由彼故,正观为空,复由于此余实是有,即由余故,如实知有,...—“依他起性的东西,在生起的刹那是刹那即灭的,决无有功能可以自然安住”“必须待他缘的”。[29]  复次,就“善巧真实”的色蕴而言,世亲的长行如下:   “色(ruupa,gzuga)有三种:遍计所执...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447986.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巴利阿毗达磨的《论事》,化地部、正量部、大众部,虽然将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三者说为色法,29 但是,因为正语、正业、正命这三者是属于身语业,所以它包括了身语的表业,以及作为表业潜势力的无表业;...杂阿毗昙心论》卷1, 大28, 872b、《俱舍论》卷4, 大29, 21c等中,心、意、识不仅名称、用法等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例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 大30, 280b中,谓“心”是指一切种子所...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

    佛教之说与《舍利弗阿毗昙论》及说一切有部不同之处。   在原始佛教中,智与慧一语被视为相同,例如《转法轮经》中,三转十二行法轮之说亦云:29   Ida? dukkham ariyasaccan ...ha, p. 41f.   28《舍利弗阿毗昙论》卷9-11(大28, 589c-606a)。   29Vinaya, i, p.11; Sa?yutta, v, p. 422.   30案:为...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2.html
  • 证悟

    大法,得大自在之事,(1)逢道者之时,以及(2)今日,实有天壤之别。   其次亦谈到,开悟的境界有阶段,如下所云:29   总之,在自己眼未开时,觉得比我高的人、在我之上的人,他是何等境界之人,是彻悟之...佛越祖:禅林用语。又作杀祖杀佛。意为超越佛祖之究极境界;即不执著任何事物,达绝对自由之心境。《佛光》p.5281。  28 岩波文库本《盘圭禅师语录》118页。  29 同124页以下。  30 《白隐...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
  • 中国佛教的净土观念和社会改革观念

    ”,“若能使人人处同等之境遇,受同等之教育,则其根器亦渐次平等。可以同时悉成佛道”。[29] 从世界“极小极近”的改良做起,行其“极大极远”的理想,可以做为整个维新派的思想导向。  梁启超追随康有为,...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294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