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62篇,用时10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二)

    三宝,六者礼佛,七者忏悔,八者行道旋绕,九者诵法华经,十者思惟一实境界。[78]   而“理修”则是反观礼佛之心,其心性乃不生不灭,以其本来即为一常相故。如说:   如礼佛时心性不生不灭,当知一切所作... [78] 同上,页九五○上栏。   [79] 同上,页九五○上栏。   [80] 如经中说:“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说诸静虑无量无色时,不为声闻独觉等心之所间杂;持此善根...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4.html
  • 敦煌寫本《法身禮》初探

    發願已 歸命禮法身如來C36[C36] 發願已 至心歸命禮三寶 77   至(志)心懺悔     78   迷真生妄名為罪 悟妄還真罪即無     79   ...               下缺 下缺     77  志心懺悔         ˇ ˇ ˇ     -     78-79   偈文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譯時,我們覺得有一個問題必須提出來研究。即『出三藏記集』及『高僧傳』裡的羅什傳記中,   p. 78  欲讚歎羅什的翻譯功績之前,批評從前的翻譯不適當,而說﹕「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153]。然而,...76] 『高僧傳』卷四、竺法雅傳(大正五○˙三四七˙上)。   [77] 『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   [78] 『顏氏家訓』卷五、歸心篇。   [79] 如『漢書』藝文志、六藝略的末文說﹕「六藝之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1)

    苦、空、无我行相中的一种入手,经世第一法位入正性离生。有部说四谛不顿现观的理由,乃是有关于“自相、共相”的问题,如《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405a)说:  现观谛时,虽观共相而不现观一切共相,...,若对诸谛名自相观,若对诸蕴名共相观,由对诸蕴名共相观故,现观时名观共相。由对诸谛名自相观,故于四谛不顿现观。  另,有部坚持现观的次第,须先观苦,乃至最后观道。如《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4.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13] 《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405b)。  [14] 《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404b/939b)。  [15] 此三经出自《杂阿含经》卷16(大正2.112c~113b). 根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510)五月十日,道人惠感(注78)。  从以上列举的两件造像铭记,可以看出释迦佛、佛陀观  与皇帝,以及祈福、要求感应等思想紧密的连结著。此外,  弥勒的造像也颇为盛行。因为弥勒佛将从兜率天降生人间...释道安的自述,最能代表这种佛教徒  ---------------------  (注 78)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十三,收在《石  刻史料新编》(一)第六册,页4195。  (注 79)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本子是百分之九十九与最初原稿相近。  78页  以斯、二七四作底本(缺序及第一问的大部份),此著作是被收入大正藏二八一八号。但并未提及与伯希和所藏各卷的编号(注78)。此新本约计一三○○○字附以将近四百...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78) 大正二八一八号,卷八五,1184~1192页。  (注 79)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2127~2137页,台北:三民书局,1956。  (注 80) 苏莹辉:敦煌论集,263~264页,274...Part 2, PP.26、32、36、40、41、52、65,and 82.;史烈格罗,如前所引,78~80页;A.K. Warader, Indian Buddhism, PP.476-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若无圣人,知无者谁也。[77]在当时诸家中,言“第一义”空,又沦为“廓然空寂,无有圣人”者正是慧导一辈的《成实》学者。[78]这时代表罗什去世后僧团般若掌门人的僧肇,大为激赏姚兴“既曰涅槃,复何容...册52,页229下、230上。[76] 《大正藏》册52,页229中、下。[77] 《大正藏》册52,页230上。[78] 僧睿在〈喻疑论〉中为其“涅槃”、“真化”辩解时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78]。自古以来,盛筵尚难再,胜地岂能常?[79]正当北魏佛教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全国却惊雷大作、烈焰蒸腾。而待其“灰飞烟灭”[80]之后,过去繁华的京都洛阳早已“...是个人,但独木不成林,只有符合这个具体的组织总和的种种规定性的才是宗教。”详见《世界弘明哲学季刊》1999年12月号,国际网址:www.whpq.org[77] 即公元五二零~五二五年。[78] 苏...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