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所以此等一切(十六行相)之义即只由各有四作用的苦(智)等中的一智而通达”60,所以说四谛是于一智而顿观的。  II. 约四十行相说  另,《清净道论》于〈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有提到四十行相。这四十...  60 《清净道论》〈说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45。  61 《清净道论》〈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573。  62 《清净道论》〈说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45。此中“四...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涅槃为所缘”初探──以《大毗婆沙论》及《大智度论》为主

    无漏智证,即能由此体验诸法空性。此说的类似依据,也见于《增支部》,如说:60  (1)友阿难!此处,比丘有如是之想:“此乃寂静,此乃殊妙也,谓: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依之定弃、爱尽、离贪、灭尽、涅槃也”。...阿毗达磨说:诸圣者断烦恼已,有可退生,其理坚牢后当广辩,故彼所说非智所欣。”---《顺正理论》卷17(大正29,431a5~8)。另见《大毗婆沙论》卷60(大正27,319c8f.)所记载的六种阿罗汉。 ...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培养,可参考《清净道论》中对“喜觉支”生起的十一缘之说明:60  (a)佛随念(念佛陀之功德)。  (b)法随念。  (c)僧随念。  (d)戒随念。  (e)舍随念(也是施随念)。  (f)天随念。...比丘著,寻法比丘汉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57~60页。  5 参阅菩提比丘著,寻法比丘汉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6~7 页。  6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429页。  7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60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1册,No.26。  3.《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1卷(东晋.竺昙无兰译)大正藏第1册,No.71。  4.《梵摩渝经》1卷(吴.支谦译)大正藏第1册,No.76...〈MUlapaNNAsaM-SatipaTThAnasuttaM(10)〉,p59-60。  48 Rhys Davids,M.A.,《VibhaGga(分别论)》〈...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平等即是第一义,观是有为、无为法平等,亦不著一相。菩萨于第一义中不动而利益众生,方便力故,种种因缘为众生说法也。60  即说诸法平等空性,有为法的实相即是无为法,因此有为法及无为法相待而成,彼此皆不合、...》60卷 (北凉?昙无谶译) 大正藏第13册,No.397。  10.《阿差末菩萨经》7卷 (西晋?竺法护译) 大正藏第13册,No.403。  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 (唐?玄奘译) 大...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修“十六观”而愿生。60(4)《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依念“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夜间,“六时专念”、“礼敬”,而得往生。61(5)《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修习“十大愿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62(6....60~61。  20 《十住毗婆沙论》卷5 (大正26,40c29~41a14)。  21 如《十住毗婆沙论》卷13 (大正26,93a6~15)所说。  2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 (大正8...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孙甫教他念阿弥陀时,罗祖一本勇猛精进的精神,行住坐卧不停地念,想要超三界,想到佛国安养。可是“老祖持念 页125 不觉八年,欲求应验,故使力量高声大叫:“阿弥陀佛!”(注60)由王源静之注解,点出罗祖...11。注60 同(37),页24。注61 同(37),页82。注62 《圣经》(香港,圣经公会出版,1979),页70。注63 同(62),页199-200。注64 连阳居士:《解脱灾厄八...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柱杖杖之,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60这种组织机构既实现了佛教僧团作为一种修道集体的本质目标,又保存了佛教,使之在中国流传千年而不灭。其后的中国佛教僧团寺院在机构设置上对之的因袭,都证明了《百丈...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赵州录(1)

    你处在。老僧在此间三十余年,未曾有一个禅师到此间。设有来,一宿一食急走过,且趁软暖处去也。”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②“著”。永乐本作“着”。  60、问:“忽遇禅师到来,向伊道什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戒条相关的,如各组五种权利的前三者。其它的则和戒条间接相关,如第一组的第四和第五权利,以及第二组的第四权利;或是无关,如第二组第五权利。[60] 如果这发现可靠,那么“去没有邀请的俗家[受食],无[罪]...,无[罪]”是参考Kun Chang的英译,按义净的译法是“无xx犯”,译成白话是“没有xx得过失”或“不犯xx过失”,两种译法意义虽一样,但文法的逻辑上不同。  [60] 藏译《根有律》两组五种权利...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