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藉此所进行的生命治疗意义始获开显。  傅朗克的意义治疗法之应用旨趣,即在旁助人人重新发现自我实存的本然性自由,依此自由可重新探索一度迷失的生命意义。60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即最终极的自由...可能”的观点进行省思。  57 以下所引述的观点,多半取自傅伟勋,前揭书的部份看法,以及郑金德《现代佛教原理》一书中的评述。  58 参见傅伟勋,前揭书,页270。  59 同上注,页271。  60 ...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963c.   B57 T23/1003a.   B58 T23/10011b-c.   B59 T23/1034a-1035a.   B60 T24/125c.   B61 T24/...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2)

    60,320 老人文康中心所数 213 社区长寿俱乐部数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947909.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圣典的文句,经部派分化而长期流传,多少会有些增减的。60  佛弟子们对于佛陀思想的解读不尽一致,因而导致部派分裂,同时所传承的圣典也随之差异起来。但即使如此,不至于离开佛陀教法的精神,只是偏重思想上的...老师《阿含要略》p.290“五阴~六内外处”表解而略作修改。  60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上)》p.b58。  61水野弘元著 释惠敏译《佛教佛理研究》p.46。  62山本启量从“识、名色、触”...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论事》提到东山住部之说,也有主张智是心不相应者,60 此场合的智不是在表面心作用者,而似乎是意指作为潜在力种子存在的智。因此,此情况表示善心也有潜在力。  (五)种子与潜在力  【种子的用法】 作为...bhasmacchanno va pāvako.  恶不即时,如构牛乳,罪在阴伺,如灰覆火。(案:了参法师译:“犹如构牛乳,醍醐非速成。愚人造恶业,不即感恶果,业力随其后,如死灰覆火。”同书p. 60)(参原书p. 312)...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

    12 云:   [60]正知云何?答:若依出离、远离、善法,于法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通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舍那,是谓正知。   虽然比巴利定义更为简单,但是可知...dhāra?āni cha ?ā?āni asādhāra?āni sāvakehi.53   又,如前所述,60以下至73为止之十四智,即后世所说的“十四佛智”。54 在本书...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2.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对治了偏于神与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惟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所以,我们应继承“人生佛教”的真义,来发扬人间的佛教。60  由此可见,印顺所谓“人生佛教”在“对治”(中国佛教)的不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灾殃:  每自叹:“生不功一片之善,死不酬一毫之累,虚负神灵,何期误也。”遂诫弟子曰:“吾变常之后,幸以残身遗诸禽兽,傥蒙少福,冀灭余殃。”(注60)  他的弟子们遵从其遗志,将他的遗体送到终南之...596上中。  注57 同注52。  注58 《续高僧传》卷八,义解四,,489上。  注59 同前注,489中。  注60 《续高僧传》,明律上,卷二十一,,610下。  注61 同前注,611上。  ...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1)

    方面减低其暴尸的程度,使生者在心理上好过一些。如东晋时,敦煌僧人单道开卒于广东罗浮山的山舍,他遗命要以尸体置于石穴中---即是将遗体暴露在丛石之间的空隙。不过,他的弟子并未遵行,而将他放在石室里。[60...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5.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2)

    :  [59]:《续高僧传》,卷二十七,〈遗身篇〉传论,六八五上、中。  [60]:《高僧传》,卷九,神异上,〈晋罗浮山单道开传〉,三六一~三六二。  [61]:《金石萃编》,卷五十四,页二十七至...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