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89篇,用时2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源流略讲》页42,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5]《印度佛教史》第132页,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6]《佛学概论》第11页,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7...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莲名辑释

    “红千叶”的莲花,花瓣132片左右;“粉千吉”花瓣116片左右; “白千叶”花瓣118片左右。花瓣实数超过千叶者,只今江苏昆山培育的“千瓣莲”,花红色,杯状,花瓣达2000至3000片,花径18至2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250475.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吾人无心,则一切世间之相则无法被认取,吾人亦无从说它们是“存在”的,必须以吾人起心而认取时,方可名之为存在。然而吾人是无时不有心的[132],因此,十法界三世间之境,是随时由吾人的心所任持的。此种任持...无常故,故世间有三种。”(T46,p293c)   [132] 《止观》卷九<结成理境>段云:“无心而已”(T46,p54a),《辅行》释云“显心不无”(T46,p295c)可见心是任运而在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
  • 佛教伦理学探究

    台北:桂冠,1996,页145。   页132   两种必备条件下才能成立。 3 因此,亚氏主张一个个体必须对其行为负责,当而且仅当(1)行为的原因是内在于他的,亦即不是被某人或某种外在于他的事物...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850575.html
  • 敦煌回鹘佛教文献研究回顾

    Museum,Stockholm)》,载《德国东方学会杂志(ZDMG)》第132卷,1982年,第336~347页。)。   德国藏本,自1908年开始即已由缪勒刊布了第一、十六、十七等品中的部分内容...,第71~132页。),同时又与德国学者克林凯特合著有《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前五幕研究(Das Zusammentref-fen mit Maitreya,Die ersten fünf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1850757.html
  • 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画法鉴赏》[131]、赵超的《妙善传说与观世音造像的演化》[132]、刘世龙的硕士论文《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133]、张惠玲的《台北市佛寺中的观音像研究》[134]、苏莹辉《院藏隋代佛重研》[135...] 洪立曜:《观音画法鉴赏》,世界佛教出版社,1994年7月。   [132] 赵超:《妙善传说与观世音造像的演化》,《中国佛学》第一卷第一期,1998年10月。   [133] 刘世龙:《明代...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751065.html
  •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中亚宗教状况考辨

    与突厥文化》,第132—133页。  [57] W.B.Henning, "The Date of the Sogdian Ancient Letters"(亨宁《关于粟特古信函的年代》),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4751216.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2)

    有专文探讨,[132]皆值参考。只不过,这毕竟已是后世《易经》系统的五位说了;《宝镜三昧》本义中,并无这些义涵。况且,透过那样的方式来推演五位,   p. 176   “五位说”成了一种繁琐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同注114,页223)这一位,才是“曹洞五位”之枢纽,余四位可变,此位不可变。   [131] 参注68。   [132] 可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禅法备加赞誉。[132] 此外,两人在个人操行方面的鲜明对比也会对鸠摩罗什产生不利。后者对佛教戒律公然的违反正和佛驮跋陀罗对修行的一丝不苟一样广为人知。既然禅修的主要目的之一还是为了实现自我约束,那么在...与佛驮跋陀罗之间的联络人,因为他以前就是慧远的弟子。  [132]僧肇的信中说:“禅师於宮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夙夜匪懈。邕邕肃肃致可欣乐。” (《出三藏记集》卷三,《大正藏》:2145:20c14-...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以《大般若经.第四会》为中心

    130  表4-5信徒成员皈依之时间以及未皈依前的信仰情况统计表--------- 131  表4-6信徒成员参与法会或供修活动统计表----------------------- 132  表4-7...

    王安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25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