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25b15)、卷5.109经(大正2,35a2)等所见“四真谛”之语是与“四圣谛”同一意味;又如:《别译杂阿含经》卷5.92经(大正2,405b17)、卷8.144经,145经,146经等(大正2,...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2)

    144 或许是因为太劳累,大野凤洲不幸在 7 月 26 日午后 9 时迁化示寂。为此,南瀛佛教会在翌年( 1934 ) 3 月 4 日,假东门町台北学院举行本葬式(正式的告别式)。大野凤洲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
  • 证悟

    已被承认是适当而合理,但是,似乎仍有不少不知因果业报,或者否定善恶、拨无因果,怀有唯物论或虚无主义等邪见之人。  释尊教示人们佛教时,在进入佛教本来的学说之前,首先为说通俗的业报说。[144]亦即,若...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舍内外之财,望三祈愿满。”(注144)  至于《佛说要行舍身经》,则在经文对“普”义的重现,显示其和三阶教有关连。(注145)其文云:“迦叶波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言,在尸陀林善施一切有情,是义不然,...287。  注141 牧田谛亮,,收入,《西域文化研究第六》(京都,法藏馆,1963),187。  注142   注143 神田喜一郎,,354。  注144 《金石萃编补略》(收入:《石刻史料新编》,...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唐湘山宗慧禅师〈牧牛歌〉析论

    所组成的定格联章诗组。由于万树《词律》以李煜(937~978)的〈浪淘沙〉作为此调起始,所以龙晦认为此种联章形式的〈浪淘沙令〉,按理不  页144  可能早于李煜。除了体制上的问题之外,龙晦也发现此篇...名曰《遗教》”《遗教经》总共有144卷,数十万言,其数量相当庞大。虽然《遗教经》已经散夫,但是从《湘山志》、〈湘山祖师行状〉、〈湘山无量寿佛记〉所保存的歌偈,尚可略窥其具有用语质朴自然、不讲究格律、体裁...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8.html
  • 佛典中的“观“与“念”(2)

    地上菩萨,或登地菩萨;没有修到十地者,称为地  前菩萨。  页144  开时,这个往生的人,即听到极乐世界的各种水声、树声及鸟声等,也都不断的赞叹四谛因果的道法。(注40)听到了这样的音声,就能证得...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7.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

    吉津宜英:,《泽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纪要》第30期(1972 年),页144。  页395  如”;又是生死虚妄法所依之处所(“它”),为虚妄心识活动的根“本”。其笔下的阿赖耶识,跟如来藏系经典所说示的自性...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8.html
  • 庄子与禅(2)

    舍弃俗世,舍弃  (44)见南怀瑾:《禅与道概论》(台北:老古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页52。  页144   俗世,就没有拖累,没有拖累,就心正气平;心正气平,就和自然共同变化更新;和自然共同...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
  • 南诏佛教考

    南诏史论丛》(大理:云南大理白族自  治州南诏史研究学会),第一号,上册,页144-148;  杨益清,〈南诏时期佛教源流的认识与探讨〉,收录  于《云南大理佛教论文集》,页130-148。  注13:...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2)

    所说的:  “不减一切法者,不灭烦恼。不增一法者,真如性中不增一法  ,以不舍离清净体故。”(注144)  从胜义谛虽可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从世俗谛中凡圣却有不同  ,那又如何解释清净心为烦恼所染呢?...同上,页841 中。  (注143)《无上依经》卷上,《大正藏》卷16,页472 上。  (注144)《宝性论》卷4 ,《大正藏》卷31,页840 上。  (注145)《宝性论》卷2 ,《大正藏》卷...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44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