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P58)禅宗后学对“识”、“见”之意阐释得十分清楚,大珠慧海曾经明言“识心见性”与是否有一个被识见的对象存在无关,“问:‘对一切色像时,即名为见:不见色像时,亦名见否?’答:‘见’。问:‘对物时...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17](P40,P51,P51,P58,P60)在人的行住坐卧之间,善恶是非之中,一刹那间灵感突发,迅即成佛。这说明人的心灵由迷...
孙延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143195.html
-
归类为与它相对的“非想”。“naivasajjbanasajjbayatana”的另一种中文译法是“非有想非无想处”。 [注58] “naivasajjbanasajjba”这一处的特质,我们也找到“...Monier-Williams(1990:127)。 [注57]Monier-Williams(1990:571)。 [注58]荻原云来(1959:715)。 [注59]荻原云来(1959:715)。 ...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
-
应当与生命意义的追求结合起来,而台湾佛教的现状则是只满足于口头的议论 [58]。这些所谓新兴的佛教宗派,实际上既表现了一部分佛教信徒为了补救现代佛教的缺陷而把握佛教的根本实践科目的企图,也表现了他们向...影响的耕云‘安祥禅’也属于台湾新兴的禅修团体。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新兴教派同时强调禅修的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8] 参见杨惠南《解严后台湾佛教新兴教派之研究》,‘现代禅网站’《访谈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2453222.html
-
精神》(《华梵佛学年刊》5期),张廷荣《熏习十义——佛教精深的教育心理(复兴佛教教育之二)》(《海潮音》58卷11期——59卷1期),修慈《修习“觉观自在”——以调摄身为佛教心理教育之重心》(《海潮音》...现代社会。有代表性的如:张廷荣《严师王典型——复兴佛教教育十论之二》(《海潮音》58卷10期)、《佛教教育扎下三个根基——复兴佛教教育之四》(《海潮音》59卷2期)、《主要外语及时代新知如何加强教学法...
何绵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1455713.html
-
往诣佛所……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57]。由此打开了佛教与其他意识交流的大门,“这一许可精神却规定了佛教的命运”[58]。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还有“舍戒”的规定,即主要是...弥沙塞部和酼五分律》卷五。 [55] 《弥沙塞部和酼五分律》卷三十。 [56] 弗若多罗译《十诵律》卷三十七《明杂法之三》。 [57] 僧伽跋摩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 [58] 《印度教...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出土各类菩萨像76尊,其中观音像58尊。3在观音像中有二件金质立像和一件木雕像的造型与 Helen B.Chapin博士于1944年著文介绍的现存美国的云南观音像造型相同。4这类观音像也与《南诏图传》中...《梵像卷》(第58、86、99开、)和剑川石窟(第10、13窟)中都有阿嵯耶观音的形象多次出现,足见此尊圣像在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地位,其造型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造型风格是有别于唐宋...
傅云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3558031.html
-
,大定七年四月六日卒,享年58岁。 怀鉴禅师碑铭 碑在开津蓟县,立于大定九年(1169)三月二十三日。“中议大夫中都路都转运副使上骑都尉武威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贾少冲”撰文,正书。26行,...正面26行,满行58字首行“中都大昊天寺妙行大师碑铭并序”。 潭柘寺 奇公塔铭 同《奇公塔铭》一样为大圣安寺广善撰文,“涿州学密教义藏”隶书。碑阴额篆 书“传戒妙行大师和尚碑”,底部磨泐不清,...
范 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1058255.html
-
”(1?58?13)“人们只做正法规定的事情,……所有种姓各安其职。”(1?58?22)“人民不骄不愠,也不贪婪,相助共荣”(1?102?7),“盗贼绝迹,没有任何人喜爱非法”(1?102?5)。“...
卢铁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158353.html
-
,佛教虽非印度的正统宗教,但实足以代表印度的精神,信徒且遍布东亚;而佛教之所以这样兴皇,乃由于释迦牟尼的人格及其教学,均有过人之处。参看《印度哲学史略》,《全集》卷3,页58、62,《印度哲学讲义》,...信徒,後不嫌於佛教之和易,叛教独立,佛弟子一时颇受诱惑。其徒党至我国晋时,沙门法显游履印土,见其犹有存者,唐时玄奘亦见其寺庙。《印度哲学史略》,《全集》卷3,页58~59。 汤氏还于《汉文佛经中的...
屈大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3859563.html
-
《我的佛教改革运动略史》,《海潮音》第21卷,第11期。 [11] 印顺:《华雨香云》,台北正闻出版社1973年版,第288页。 [12] 《太虚自传》,《太虚大师全书》第58册,第200页。 [13] 《人物志忆》,《太虚大师全书》第62册,第185页。 [14] 《太虚自传》,《太虚大师全书》第58册,第194页。 [15] 印顺:《太虚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
黄道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246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