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ldquo;中道”思想有某种关联。   在吠陀赞歌中,被称为“哲理诗”的《无有歌》(《梨俱吠陀》10,29)中的一些内容就值得注意。《无有歌》1中说:&ldquo...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4356611.html
  • 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

    有真实愿行,何能承担!(见2004年3月《法音》第29页 三造东林厥功伟 弘法利生悲愿深 ——纪念一代高僧果一法师圆寂十周年~~~~~)。  (论题三)  僧制历史的回顾,我们应如何建设健全僧制?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756648.html
  • 平常人法语集

    外在环境,依然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而内心能“自净其意”。故此“无业行”,可引领众生入法界清净本体,此乃殊胜法义。   29、有平等不分别之心,方能有外境的平等,内外平等则自心清净,自心清净即得法界...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

    观念建构,多半强调的是出世的理念,虽然生活在现世社会中,却强调  人类独立的精神境界为生存的真理,这个精神境界的最高指标是「与造物者游」[29],  哲学地说,就是与这个世界之所以为如此的世界情状之根本...  [27]:参见《老子》<第四十章>。  [28]:参见《老子》<七十八章>。  [29]:语见庄子<天下篇>,造物者一词亦多见于<大宗师>、<应帝王>诸文中。  [30]:庄子内七篇的思想,参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
  • 雍和宫的佛仓简说

    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第二辑有该书影印本。  ②魏开肇《雍和宫漫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27-29页。  ③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11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5356895.html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

    ,自空而降;同一故事在《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29更尽其描述天华妓乐,遍满虚空,璚煌诡丽,种种奇妙。这类的描写,在中国古代早期作品中可谓绝无仅有,而《楚辞》中的九歌,却有不少风物色泽与之相近。如「...见《大唐西域记》卷七。  28见民国三十三年《说文月刊》,后收于《天问正简》。  29见大正藏第二册,八四八页。  30见《庄子》道遥游第一。  31该书不传,今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引。  32《...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456981.html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3)

    中均无早期作品,王重民于《敦煌变文研究》中认为系作于第九、第十两世纪。  (2)讲释迦成佛故事的变文 主要讲释迦牟尼出家成道,破魔降魔的故事,有下列诸篇:  ①太子成道经29  ②八相变  ③破魔变文...参阅向氏《唐代俗讲考》。  29《敦煌变文集》另收有五篇「太子成道变文」,第一篇似押座文,其余四篇有说无唱,不像变文。  30此篇亦无唱词。又,此篇旧作《只园因由记》,潘重规先生考据应为《只圆图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656983.html
  • 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

    日尚在香山寺,此却言三月十四日已离开,恐有误。见紫云事,颇类似于后世道信传法给法融的传说:“双峰过江,望牛头,顿锡曰:‘此山有道气,宜有得之者。’乃东,果与大师相遇。”29 嵩头陀行至余(佘)山,江水...往兜率天、从弥勒受菩萨戒的西域比丘达摩。  28) 册50,页61235中。  29) 《刘禹锡集》卷四〈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  30) 见注5。  31) 《藏外道书》,册31,页760上。  ...

    张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656995.html
  • 弥陀净土法门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29] 。  愿文中甚至以“乃至十念”取代了“若一日乃至七日”的念佛时间,而更强化了“信乐称名”的有效性[30] 。而唐朝善导大师亦直接判定,此“专持佛名”的修法,才是净土... [26]见注21。  [27]“心一境性”即禅定的效果,尤指忆持不忘所缘境的意思。  [28]《大正》卷12页347中。  [29]《大正》卷12页268上。  [30]唐?善导大师即依此而提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957062.html
  • 建兴佛教从完备的沙弥教育做起

    实证,无定、慧则不为功。无论持戒或施福,固然因其为“基础”之故,而于沙弥学程中,特显其迫切性与必要性。然而若无定、慧以为进阶,不但于未来长久之修行,将产生执著不化、心量狭隘及修行能力不足,无法安心2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05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