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8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房山石经初分过目记

    德护长者经”边款的“僧行杰书”、“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七边款的“僧行省书”等,后来连镌刻的人也多署名,如第七洞“大方等大集经”卷29边款的“僧可昭镌”等。  房山石经的题记以金代所刻最为详尽。如第三洞...

    林元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658015.html
  •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

    (8/422a)“诸”义同“一切”,如支谶本“如是断者,诸法亦断。”(8/b29)句中“诸”后秦本(8/561b)即对译为“一切”;又后秦本“是法无生,一切法不可得故。”(8/562b)句中“一切”支...

    胡敕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1958380.html
  • “坟寺”与唐代小说

    少见。另外,唐人对茔垄的地理位置非常看重,他们认为风水好的茔垄能够使官运发达、家族兴隆,如《宋高僧传》卷29《唐京兆泓师传》云:  释泓师者……颇善地理之学,占择茔兆,郭景淳、一行之亚焉。而出入于郧公韦...

    戴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2458387.html
  • 敦煌诗词补正与考源

    景德传灯录》卷29并巴宙《敦煌韵文集》,共校录出居遁禅师偈颂22首。龙牙和尚,即居遁禅师,晚唐僧人。陈先生校录出的有些偈颂,乃是源于宋代僧人著作。当然,其中有的还因史证不足仍须存疑的,但有的是可以互相...

    汪泛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4458410.html
  • 大乘涅槃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隆安三年(399),著名高僧法显,西行天竺留学求法, 前后达15年,所到29国,独自返回中土,携回大量佛典,其中包括《泥洹经》[6](《高僧传》卷3《释法显传》)。是经于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十月,...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0758433.html
  •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哲学和宗教

    意义,所以“放弃以往的思想,而去规定思的事情,”[29]仍是“哲学叙事”的困境。对“思”的“规定”,显然是“思”把“事情本身”规定为“原现象”或“原事情”,然而,“叙事”之 “思”表明,西方的“哲学...26页。  [2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16页。  [29]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8月第1版,第...

    鞠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3758469.html
  • 清末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

    戒,期场圆满。佛又到正定府大佛寺接义定和尚法卷。义定和尚号静玉圣祖第四十代,佛为第四十一代…[28]  对照光绪十八年的碑文,可知普济在出家后,确曾受戒[29],但是否到法源寺受戒,尚待其他资料证明。...卷下<修宝藏塔>。  [29] 同注26。  [30] 小野胜年&日比野丈夫《五台山》页126。  [31] 光绪二十四年<五台山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香火斋田碑记>。  [32] 光绪十八年<五台山敕建...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1158572.html
  • 沩仰宗概观(1)

    南阳忠国师,以授侍者耽源。源承谶记传于仰山,遂目为沩仰宗风。”[29]据载:耽源应真持有九十七种圆相的秘笈,他的师傅南阳慧忠国师曾咐嘱他:“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458609.html
  • 百年耆旧 一代宗师——金末元初的少林寺长老性英粹中

    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胜,思与神遇,故能游戏翰墨道场而透脱丛林窠臼,于蔬笋中别为无味之味,皎然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盖有望焉。(29)  《序》称性英“住龙门、嵩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在仰山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858614.html
  • 参悟佛教(1)

    抚养长大。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名后与觉善王女耶输陀罗结婚,生子曰罗喉罗。29岁离家,到处寻师访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  关于乔达摩出家的动机,佛教的传说不完全相同,有说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85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