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掌中论》大意

    一部分,有格的变化,可以是属格,也可以是目的格,但不须有格语尾。比如说有一个词,叫“所知相”,这个词的前一部分jeya,有属格含义,对后一部分laksana进行规范,所以诠释为“所知之相”。  B。持...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2538185.html
  • 思想论(三)

    ------------->绝对必然过程  ABCDEFG  在上述这个过程中,事物A、B、C、D既从中产生出来,又(在这过程的无穷进展中)消灭了;世界的所有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无不处于产生和消灭的命运。...各个现象所分布的思维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凝结著大部分思维于其上的便是被分析的对象(这种分析对象是可以转移的)。假设有现象A、B、C、D、E、F,这六个现象都有思维分布,而C上则有绝大部分思维;这样,思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4438203.html
  • 量理宝藏论(六)

    、相相异之实事,亦克除谛实(如阳焰)。b.直接克除总相,间接克除别相。于所破斥实事直接克除唯「谛实之总」故,别相神我、微尘和剎那间接克除谛实,或克除遍地唯「青」故,间接克除青莲花。c.相违事之总相直接...我执,无间缘欲爱漏尽,不取轮回之旨趣。释量论云:「已越有爱者,非余所能引,俱有已尽故。」b.八地菩萨具烦恼者之意识转依,俱生之无我故,承许慈悲心配合欲有。有一说十地菩萨相续心之后际不断俱生之我执,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0038222.html
  • 正理点滴论解之一(二)

    分别而又不错乱,就成为现量。要认识一个事物,相分、见分、自证分之间,有两重能所关系:a.相分为所知,见分为能知。b.见分为所知,自证分为能知。只有到了这“知之自知”的时候,认识事物的过程才算完成。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038339.html
  • 集量论略解(之二)

    见分为能知。b.见分为所知,自证分为能知。只有到了这“知之自知”的时候,认识事物的过程才算完成。就是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时候才行。此“知之自知”、知其所知,一定得是现量,若自证分不是现量,则一切知识无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838348.html
  • 《正理经》简读(五)

    指证明和被证明之类的。这个联系是在推理过程中的不同标记。咱们看刘金亮先生译文中括号里边儿的话。包括a.连带,如烟与火;b.不可分,如角和牛;c.关联,如手与足;d.相反,如无是有的反面。连带他举了烟与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338376.html
  • 量理寶藏論(二)

    勝論師所揭之過,如何斷除﹖  癸二、若答辯彼須了知「覺識」之認定法:  【自相同一或相異,遮除認定有四種。】雖如是住於義自相,然而緣持之際分別心之增益後:a.於同一義謂相異義。b.於相異義謂同一義。c....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1438387.html
  • 量理寶藏論(四)

    產生無義,如煙不錯亂為火。b.彼亦唯「義相」之不錯亂,亦存在邪智。若作自相不錯亂,則不遍及增益所衡量之量故,非自增益之義不錯亂性。彼作用有三:自性差別,刪除增益故,成立其一不破滅其另一。境差別:不了悟...火」之總相為直接剋除清涼故,旃檀之火間接剋除清涼。或實體之總虛體剋除諦實性故。亦如於境、時、相相異之實事,亦剋除諦實(如陽燄)。b.直接剋除總相,間接剋除別相。於所破斥實事直接剋除唯「諦實之總」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1638389.html
  • 佛教量论的宗教意义

    经验探究、知识批判及严密逻辑论证的哲学传统。特别是印度学者B. K. Matilal和J. N. Mohanty等人的努力,扭转了世人对印度哲学的片面印象,以致在今日,即使是英美分析哲学学界也对古代...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2838670.html
  • 陈那论感官知觉及其对象

    540年),在其《集量论》等量论 (或称知识学) 著作中所提出的知觉理论。不少当代治印度知识学的学者不为无见地依分解式进路解读这理论。譬如,当代印度知识学的权威学者B. K. Matilal在其大著....  沈剑英  1994 《佛家逻辑》,商鼎文化出版社,台北。  Dreyfus, Georges B. J.  1997 Recognizing Reality, State University...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393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