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2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突厥佛教杂考

    第2297页。  [3] 《大正藏》卷50,No.2060, 页432c。  [4] 《隋书》卷84《突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65页。  [5] ?adapits,该词在突厥碑文中...84页。   [31]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91~92页。  [32]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93页。  [33]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133页。  [34] 《大正藏》卷51《悟空入竺记》,...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744644.html
  •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此国不如,瞻相吉凶,说其胜衰,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 长阿含经》,卷十三,1-84b) 以上不啻佛陀及其弟子不作诸种占相、咒术等邪命之事的宣言,而其所作的是:     但修圣戒,无...安稳。(同上,1-84c) 20页 这一番话,又等于佛陀传道、授业、解惑之课程宗旨。接著上面叙述,佛陀继续说明其修行方法,以及得道次第。由此...

    罗正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645398.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

    论难,与慧远的来回问答,  详载《弘明集》卷十二,页80下~84中。  (注 22) 详见周伯戡〈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理论基础  〉,《台大历史系学报》第九期,民国71年,页67  ~92。  (注...》卷三四,页237  。《续藏经》九十四册,页474。  (注 31) 同(注23),页31~32上。  (注 32) 桓玄〈许道人不致礼诏〉,《弘明集》卷十二,页  84中。  134页  总结桓玄...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3.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83)。道安虽然是汉民族的出身,“家世  英儒”(注84),但是,出家之后消灭了旺盛的中华本位意识  。道安不但不认为佛教是“夷狄之俗”、“西戎之法”,视  佛为“戎神”;反而把己身所生长的母国视为“...,页46上。   (注 82) 释道安〈道地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十,页69  下。  (注 8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八章〈释道安  〉,页228。  (注 8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謗法」探微

    乘在園林中 84 得寶鬘 46 見雲雨 26 得無畏 41 入山 97 縛筏濁水中過 85 見頭著花鬘 99 雲雷放電 61 得信辨...、40、42、45、48、55、61、64、82-84、86、101、108 10 「謗法」見第10、41、43夢;「惡口 」(含「毀呰說法師」)見第5 、...

    釋德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2.html
  • 大乘二十二问(1)

    之研究” 84页 一文,其文旨是想介绍唐代佛学大师昙旷及其作品“大乘二 十二问”给读者。在该文梩我曾提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汉藏 ... 报身功德之相,因波罗蜜无漏行薰,及(注84)由真如不思议 薰(注85)。内外二薰(注86)之所 92页 成就一切智用在于报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64559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此即元康所指的句子。同前注。又,龙树此句的现代解释,可 参考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76年, 七版),页84-85。但我认为印顺的解释,只是第一层次的字面...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40。 注84 按僧肇另有〈不真空论〉一文,以“缘生性空”之义,强调“象 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而豁显“不真空义”。可参考冢本 善隆编《肇论研究》,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一方面可说是原封不动的阿赖耶识相续。[另一方面]阿赖耶识刹那灭性,  页178  皆是转识刹那灭性,而因其薰种于同时,所以其种子即阿赖耶识相续”(注 84 ),这样的说法,的确如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的...expositions  and appraisals》(1977),P.84。  另,Brough前揭书,P.190。  注41 Husserliana X,s.231。参考,同上,PP.93-4。  注4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言词道断,心行处灭。[83]  此处《论》指《中论》之〈观涅槃品第二十五〉,其谓:“涅槃不名有”、“有尚非涅槃,何况无耶”。[84]此处僧肇提出关河所宗的实相“非有、非无”作为究竟的涅槃境界,而“有余...------------------[83] 《大正藏》册45,页157下。[84] 《大正藏》册30,页35上。[85] 《大正藏》册45,页158中。[86] 《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推波助澜,不断地“舍居室以施僧尼”[84],使得京城的宅第房舍差不多都变成了寺院,即所谓的“略为寺矣”[85]。  随着北魏全国范围的“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86]的风气愈演愈烈,社会...[83] 《高识传·卷末》[84] 《魏书·释老志》[85] 《魏书·释老志》[86] 《高识传·卷末》[87] 《滕王阁序》[88] 《滕王阁序》[89]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90] 《魏书·释...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