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6篇,用时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譬喻師與《成實論》

    269b。毘90, 462c。成6, 285b。成8, 304b。成13 , 344c。 毘145, 744b。 毘186, 930c。成2, 250a。 毘151...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無為法

    。」  50《大乘中觀釋論》卷4(大 30,145b):「如譬喻者言,有礙無體無物礙處,是名虛空。」  51《般若燈論釋》卷4(大30,72a):「復次經部人言,如我立義,實礙無處,說為虛空。虛空無體...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1.html
  •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

    的涅槃。   与厌离肉身的思想相关的经典,有巴利《中部》145《教诫富楼那经》。此经在巴利《相应部》(杂阿含)、汉译《杂阿含》310《富楼那》等中也有。这是释尊教诫富楼那的经典,这里的富楼那与佛的十大...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9.html
  • 原始佛教的證悟

    vattanikehi. 參照漢譯《雜阿含》卷20(大2, 145b)。(參原書p. 103) 3Saṁyutta,v, p. 343。南傳16下,220頁。So catuhi dhammehi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1.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舍内外之财,望三祈愿满。”(注144)  至于《佛说要行舍身经》,则在经文对“普”义的重现,显示其和三阶教有关连。(注145)其文云:“迦叶波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言,在尸陀林善施一切有情,是义不然,...第一辑第五册),卷二,页二十三,。  注145 ,187。  注146 同前文,181-183。  注147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五卷,212中。  注148 同前书,第五十五卷,672中。  ...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唐湘山宗慧禅师〈牧牛歌〉析论

    禅学大辞典编纂所编:《禅学大辞典》(上、下、别卷),大修馆书店 。  注一九:牧田谛亮、藤善真澄等编:《中国高僧传索引》(1-7册),平乐寺书店。  页145  录与僧传的记载。检索结果虽然没有查得...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8.html
  • 佛典中的“观“与“念”(2)

    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为空无边处解脱。五  为识无边处解脱。六为无所有处解脱。七为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八为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又叫做灭尽定。这八种解脱  ,都是针对著修定的人而言。  页145 ...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7.html
  • 庄子与禅(2)

    在应世方面,也能接纳异端外道,可是他却坚守不能屈解佛法、不能毁谤正信为原则;他虽明了世间各种知  页145  识、典章,可是在心中最喜欢的还是佛法。在这里,维摩诘活动的范围,好像比较广润一点,但也和...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

    _________ 18 释恒清,《佛性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7,页 145-46。19 同上。 页32 接的关系之故,笔者便要在下面重新考查天亲所记的小乘佛性观的内容。此《论》所...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3.html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2)

    有染者,难可  了知。如是等《胜鬘经》中广说。”(注145)  引文的意思是说,心是刹那刹那变化的,无论是善心或不善心都生灭  不已。既然如此,善心或不善心都不能为烦恼所染,心也不能触烦恼  。但是现实...同上,页841 中。  (注143)《无上依经》卷上,《大正藏》卷16,页472 上。  (注144)《宝性论》卷4 ,《大正藏》卷31,页840 上。  (注145)《宝性论》卷2 ,《大正藏》卷...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44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