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6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析吕澂先生对性寂与性觉义之抉择

    试析吕澂先生对"性寂"与"性觉"义之抉择  --以吕澂与熊十力的论学函稿为中心  傅新毅  提要:  "性寂"与"性觉"义的分判是吕澂先生佛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通过对吕澂与熊十力1934年论学函稿的分析,本文疏理了由闻熏义的探讨为契机而引发的"性寂"与"性觉"之辨的基本内涵。  傅新毅,1970年生,南京大学哲学98级博士生。  主题词:闻熏性寂性觉  --------------------...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1155482.html
  • 安西东千佛洞研究编年述评

    事实上没有这么准确。“桥子乡以东”,实际上是桥子乡东南方向。 1994年 安西县文物旅游局、安西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编《安西胜迹》中介绍“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据县城98公里,洞窟开凿在长山子北的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24556318.html
  • 敦煌史迹瑞像画初探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敦煌研究》,1982年试刊第二,页80-96  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介绍(二)〉,《敦煌研究》,1981年试刊第一,页98-110  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

    林敬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2356587.html
  • 四种明觉(Sampajabba)

    》368-9, 484;《弥陵陀问经》367)、‘为伤口涂药,(只为了治好它)’(《相应部》iv177)及‘孩子的肉’(《相应部》ii98)的譬喻省思,(然后)拥有‘不是为了玩乐、不是为了麻醉、不是...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0557289.html
  • 拨乱反正 佛教重辉

    为“开封相国寺收归佛教界管理,做宗教活动场所”、“以98岁高龄的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严法师为代表的河南省佛教界奔走呼吁了十年,至今未能解决,引起了国内外佛教界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解决这一问题,“实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82357773.html
  • 朴老与当代第一比丘尼—记赵朴老与隆莲法师

    比丘尼(尼姑)均有严格的戒律教规,僧尼二众均须严格遵守。比丘尼戒律有348条,比丘戒律有250条,比丘尼要多98条。比丘出家受戒只一次,比丘尼出家受戒须两次,先由比丘尼传戒,后由比丘传戒,即所谓二部僧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85357808.html
  • 稠禅师古寺武术文化遗迹寻踪

    .中国武林之谜[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6.  [15] 旷文楠,等.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98――99.  [16] 林伯原.中国体育史(上册)[M...

    马爱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659100.html
  • 晚唐五代福建禅宗与南岳禅宗互动

    《福建佛教史》第98~99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5] 《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石碑拓本影印件,见梵辉《西禅古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 页。  [16]...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04460291.html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二种修观98  表十:小止观的坐姿表102  表十一:历缘对境修止观105  表十二:六根对六尘时修止观 106  表十三:善跟发相有内与外善跟发相简表120  表十四:干扰修行之精魅(十二时兽)...

    杨绮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1360832.html
  • 佛法三纲要见地、修证与行愿——南怀瑾先生论佛法的真精神

    ,解脱苦海,证登正觉,不论其化迹为何,当勿以门户之异而兴诤讼。”[41]  (作者宋道发: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98级博士生。)  注释:  [1]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209页。  [2...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86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