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02篇,用时8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转换

    小乘佛教》103—104页。  〔2〕舍巴尔茨基《小乘佛教》108页。  〔3〕法藏《华严策林》。  〔4〕详见《瑜伽师地论道伦记》 卷五十四。  〔5〕《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周恩来选集》...

    田文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542295.html
  • 观相念佛:盛唐至北宋一度流行的净土教行仪——敦煌写本《佛说相好经》新探

    冀命终时,亲来接引。遂感弥陀化主,降念相迎,报尽乘华,即生彼国。[5][P104b]  窥基认为求生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有二,一是“念佛名”、“念号”即念佛名号,二是“观相”、“观形”即“观佛相好”。 ...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342388.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五种权利”之内容、起源与演变

    “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得非时衣,若须应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处,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过,尼萨耆波逸提。”[104]《僧祇律》为: “若比丘衣竟,迦絺那衣已舍,若得非时衣,...上引文,页16。   [104] 见 T22, 1422, 196a19-22。   [105] 见 T22, 1426, 551a16-17。   [106] 见 T22, 1430, 1025a...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842611.html
  • 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

    夜炬[103]满天红时如何。”师[104]云:“犹堕傍来路。”僧云:“如何是向上之机。”师云:“明暗尽时[105]俱不照。”师乃云:“披毛游火聚,焰里藏身,戴角混尘泥,光中转步。灵珠绝点,片[106]玉...尔”,下同。   [102] 《黑本》《面本》“参”作“参”,今改为通用的“参”,下同。   [103] 《宽本》“炬”作“烟”。   [104] 《黑本》这一行十八字。   [105] 《宽本》“时...

    释慧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342615.html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二)

    明白:慧能也对人的生命性能做了一种“先天性”或“先验性”意义的肯定。问题是,慧能:“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的宣称,并未通过“超越分解”的方式,[104]而是直就“心”有要求解脱的“自觉”能力,以及...研讨会论文集(一)》,高雄: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1996 年 1 月,页 191~222);主要是“一、以‘心’为主的传统佛学诠释典范”乙节。   [104] 请参见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下册)》,...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742620.html
  • 佛教与艳诗

    [9]  独杵即独处,属双关。这里也是对男女之情的精妙表达。故明代冯惟讷《古诗纪》卷 104 直言之为“梁词人丽句”。[10]稍后有释法云,其〈三洲歌〉云:   p. 422  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

    陆永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842621.html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1]

    ,东京,104- 154。  ---1957 《大乘佛教瑜伽行の研究》,京都:法藏馆。  裤谷宪昭  ---1980 〈“自性清净”觉え书〉,《印佛研》29-1。  ---1982 〈瑜伽行派の文献〉...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识体理体两分与“一分无性”说──法相唯识宗佛性思想论析

    定义上寻求突破,其文曰:   第五姓合有三种:一名一阐底迦,二名阿阐底迦,三名阿颠底迦。一阐底迦是乐欲义乐生死故,阿阐底迦是不乐欲义、不乐涅槃故。   p. 104  此二通在断善根人不信愚痴所覆蔽故,...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1042623.html
  • 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

    外境故,非唯识。  (注 54) 同上第一本(会本第一, p。104) 「有见无相,谓正量部师,不作相分,而缘境也。有相无见,谓清辨师。」  163 页  七、结论  从来的古唯识的立场,是强调识的超然...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942682.html
  • 《金刚经赞》研究——兼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八)

    二卷,共九卷。偈释标题下有“宗通卷八”及“宗通卷九”,尾题为“宗通卷九终”。   104如其它传本的“六波罗蜜颂”所对应的经文实际上只是关于“无住相布施”这一项,即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而《宗通》的...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14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