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

    乃是后起的名称,更是显而易见的事。”参见陈汝衡《说书史话》,124—126页。   B26见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492页。   B27引自吴同瑞等编《中国俗文学...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
  • 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

    2034的对勘本。19. 乙B本,参见《敦煌宝藏》册109,北8202号至北8211号,页224~241。 页124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岳卧佛院第59...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谈戒与持戒(2)

    /1989: 124-125).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049224.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1)

    亦尔。是故主主伴伴,各不相见;主伴伴主,圆明具德。”(引见《大正藏》册35,页123上~124上)。而“文义唯局一法”,应该是指只有“空”的道理,未明说佛性、如来藏等“妙有”的道理。最后的“唯说理门遂...]  (2)“重增七宝满恒沙,如弃甜桃觅苦瓜;豁悟真空元不坏,百千三昧总虚花。”[124]  (3)“恶因谁住罪谁招,真性如空不动摇;扩劫无明俱荡尽,先天后地寂寥寥。”[125]  (七)、三教同源与...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2.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善导人生,正知正见,影响社会安宁,人群福祉。复兴隋唐佛教之光辉史页,使社会人士重新认识现代佛教之精神,悲智双运之重光。124  (二) 创办宗旨  为发扬华梵文化、儒佛思想、教观并重、禅戒合一,以“觉...─莲园三十年庆感言》,页23。  124 释晓云,《觉之教育讲话?华梵佛学研究所成立三周年纪念致辞》,页49。  125 释晓云,《觉之教育讲话?华梵佛学研究所成立三周年纪念致辞》,页49。  126...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空行母”的内意

    段落皆为了彰显内在的象征意义,破除那洛巴的我执与概念,并非一般的世俗现象,请参见《金鬘》p.124-132的描述。   又为何与空行母的直接接触,会被形容为「历险」?主要是因为「这些偶遇通常带有一种基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5249433.html
  • 敦煌写真邈真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画之写真肖像艺术

    以下一些画幅有可能就是属于此类绘画者:  MG.17659《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图七):  绢本著色,全高189.4cm,宽124cm,为一大画,主体画千手千眼观音并众眷属经变,绘画十分复杂,画法精细...21] 《晋书·宋纤传》。  [22]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23] 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24页。  [24] 李正宇《邈真赞》,颜廷亮主编《敦煌...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6.html
  • 回鹘文《兔王本生》及相关问题研究

    酸牛奶,  123.并将它们献给[婆罗门]。然后猴子[带来了]  124.……除了熟透了的  125.[还有]……类似的漂亮的  126.[水果],并把它们献给了[婆罗门]。然后,  127.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050266.html
  • 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兼论当时诸师之律学思想

    1987。  37. 唐大潮,《试论禅宗在明清时的变异》,收入《佛学研究》,4期,1995,页121-125。  38. 荒木见悟讲、慧严法师译,《明代楞严经的流行》,收入《人生杂志》,1993,第124...

    陈金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150293.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不思议境之文字),[以]妙观观之,令成妙境(能所不殊,能观即所观),境方称理。复以所观(不思议境),显于能观(一心三观),妙境义成,妙观斯立,为是义故,复明于境[124]。   由此文可知,所谓的起...六。然亦有云上根须具修前三法,中、下二根则同。(参见《天台学》p320)  [121] 同上。  [122] 见T46,p460a。  [123] 见T46,p292b。  [124] 同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