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6篇,用时1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恒清著:《宝性论》的研究(2)

    男子,夫烦恼者无有方所,亦无住处,复无积聚  ,从不如理作意和合而生。若如理观察是杂染性则为清净。”(注137)  正因为心性和烦恼没有绝对不变的自性存在,故众生可转杂染为清净  。《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藏》卷13,页51上。  (注136)《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大正藏》卷13,页90中。  (注137)《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8 ,《大正藏》卷13,页643  中。  (注138)同上,页...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448457.html
  • 早期天台禅法的修持

    中。 137页 似乎是说慧远与康僧会,均未明宗门正法眼藏;及至天台祖师们,则对于禅法之弘传,颇有启蒙化导之功。但是紧接著笔锋一转,却又说道: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认...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李志夫著:中国禅宗理事观(1)

    由博返约,乃是禅宗祖师们体验到了“般若慧空”之大机大用。至于尔后之狂禅,亦如明末后儒,已是掩卷不知所约了。至是,中国禅宗又走上了印度密宗之覆辄,由约而衰。不知所之矣。  p. 137  本文将中国禅宗之...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2.html
  •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而是处于吊诡中的人幡然醒悟的大究竟之觉致然。它是人生中莫名其妙的“一跳”(leap),藉此跳跃,人遂和绝对发生了关系,它是人生信仰的一个根本转变,是一次伟大的“改宗”(Crisis p[,137]),...

    陈立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1.html
  • 佛教先传入广州所起的历史作用

    论之自序[14]就把儒、释、道和合的道理说得很清楚,其中提到交趾郡太守张士燮(137-226) [15],与其三位弟弟均是从政的有名学者,于苍梧“收容了上百个中原士人研讨经学,这是交州前所未有的学术...

    易行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7.html
  • 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

    大正藏》册55,页673。12. 参见〔台〕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册137,页127~128,〔台〕新文丰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又,三个孝子中的〈闪子传〉出于六朝儒家所编的〈孝子传〉中,其...恩重经变》重新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图版9  哺乳养育恩图特写图版10  为造恶业恩图 页137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图版...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僧肇思想辩证——《肇论》与道、玄关系的再审查

    .”(列印稿)   页137   他依据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及焦宏《老子翼》等著作中辑录的部分罗什、僧肇老子注的片断,从解释学的意义上...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2)

    又说:“此如来《金刚》一经,直通于孔孟,高于老聃。盖以是《经》之大要,以觉性为旨,一切求通觉性之论。……其说原于天命,合于性善,而明于《道德(经)》五千言。”[137] 而子真的注解,也说:“释氏言此...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3.html
  • 小乘顿渐说与大乘之融合

    一心即可观十六相,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  22 依《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这十六行相的修习,各具对治作用。其文云(大正29·137b):“为治常、乐、我所、我见,故修非常、苦、空、非我行相。为治无...

    释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649300.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教育”,觉悟人生之意义是相生共存,引导年轻人培养智慧、慈悲心肠,从因果的层面,养成观察事相的深度、远度和识度,是以不能止于知识方面的教授传达,而应有智慧明达,具足传道解惑能力之人师的指引。137华梵...1983年7月),收录于释晓云《觉之教育》,页129─139。  39 释晓云,《觉之教育.觉之教育慧命开拓论》,页137─138。  40 释晓云,《觉之教育.觉之教育慧命开拓论》,页137─139。  ...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