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2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论》之缘起论

    也就是说,法体所具有的特性是本来如此,自己存在的。如说:  实有:谓一切法各住自性﹙《大毗婆沙论》卷9大正27,42a﹚  一切法己有自性,本来各住自体相故﹙《大毗婆沙论》卷9大正27,42b﹚  摄自性...作用的发生与否,即能有相互的影响,形成因果关系。如说:  我说诸因以作用为果,非以实体为果。又说诸果以作用为因,非以实体为因。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大毗婆沙论》卷21大正27,105c9~...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5950558.html
  • 心念与业报

    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正8,750c24~27)  有人诵持《金刚经》以后,反而受人轻贱、侮辱。或许他会想:“我不读诵还好,读诵了反而变成这样,干脆不要持诵好了!...何能胜终身行力?  答曰:是心虽时顷少,而心力猛利,如火如毒虽少,能成大事。是垂死时,心决定猛健故,胜百岁行力。(大正25,238b23~27)  有人问:如果说罪业成熟或未成熟而导致先到哪一道去受报...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351798.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空、无我行相中的一种入手,经世第一法位入正性离生。有部说四谛不顿现观的理由,乃是有关于“自相、共相”的问题,如《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405a)说:  现观谛时,虽观共相而不现观一切共相,谓但...对诸谛名自相观,若对诸蕴名共相观,由对诸蕴名共相观故,现观时名观共相。由对诸谛名自相观,故于四谛不顿现观。  另,有部坚持现观的次第,须先观苦,乃至最后观道。如《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404b...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1468036.html
  • The Saddharmapu.n.dariika and Suunyataa Thought

    translation, the Saddharmapu.n.dariika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consist of 27 chapters altogether. ...theorized that all 27 chapters of the Saddharmapu.n.dariika were established simultaneously. This ...

    Kajiyama, Yuichi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4072807.html
  •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標明作於民國廿七年(1938),25 另又收有〈蓮宗十二祖讚頌〉,26 雖未標明作於何年,但從印光寫給張覺明的信,可推知此讚頌撰於民國廿七年底至廿八年初之間。27 由此看來,印光確立十二祖的時間應在...引用第一冊則簡稱《全1》,第二冊簡稱《全2》,第三、四……七冊,以此類推),頁1323-27。 11 《靈巖山寺念誦儀規》,〈蓮宗十三祖寂日上供儀〉,頁175-189。 12 參閱釋演培:〈...

    陳劍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542179.html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1]

    āyānasūtrāla?kāra” 应理解为““mahāyāna”=“sūtra”+“āla?kāra””,即“大乘=庄严经”,并提到汉译《大乘庄严经论》即是“大乘=庄严经的论”。[27]而宇井认为...iskabs)〉,   p. 27  但在相对于梵本的〈波罗蜜品(pāramitādhi○)〉,则分为二,即第16〈波罗蜜品(pha rol tu phyin pa`i skabs)〉与第17〈摄事品(...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敦煌寫本《法身禮》初探

    入A15[A15]平等A16[A16]故 敬禮無所觀 常在寂淨故 敬禮無所觀 離諸C11[C11]寂淨故 常入寂靜故 敬禮無所觀 27 至心歸命禮 真如法身佛       ...劫來違B25[B25]本性 虛妄分別已為因 一切諸法本不生C17[C17] 已無生故何有滅 十方三世大慈尊 唯願常住莫涅槃 55   因此妄因成妄報B26[B26] 亦由妄報返B27[B27...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注 2 )杂阿含 296 经(卷 12);大正 2,p.84(中)。   (注 3 )杂阿含 335 经(卷 13 );大正 2,p.92 ”(下)。   (注 4 )大正 27,p....称此颂所诠为“八不中道”。   ( 注11)大正 30,p.824 (下)。   ( 注12)大正 27,p.399 (下)。   二 、 涅槃论   然而,解脱者既然...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

    27页 (一)释名,(二)辨体,(三)料简有无内外三世当现之义,(四)明因义, (五)说性所以。 以下依序详论慧远的佛性说。(注 7) 一、...段经文引自南本《大般涅槃 经.狮子吼菩萨品》卷25,(《大正藏》卷12,页768上),或北 本《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卷27,《大正藏》卷12, 页523下。注13:《大正藏》...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六群比丘」与「六众苾刍」──兼谈佛典仿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十诵律》,T23,no.1435,114a27~b1)6(2) 六群比丘于是夜闇中作种种恐畏相,明旦问十七群比丘:「汝等昨夜得安眠不?」(刘宋,佛陀什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T22,no....方便佛报恩经》(失译附后汉录,T3,no.156,152b27~28) 、《大方等无想经》(北凉,昙无忏译,T12,no.387,1095b1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隋,般若译,T3,no.159,...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