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大智度论》中菩萨般若与声闻般若

    事理的观察,在修持上,方法是不相同的。但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助成的,如《杂阿含经》卷17(大正2,118b)说:“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观已,亦成于止。谓圣弟子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14]  ...

    释印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0.html
  • 关河的净土学--中国净土宗的北源

    (佛的智慧): 页118 三、僧肇的“般若无知” 第三节 净土的修持方法: ?罗什有关净土的修持方法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7.html
  • 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法,则由于“无明法法性”而生起。  118 页  对于缘起的毕竟空,他们是承认的。 但空了以后,却转出一  个不空的,这即是我所说的真常论者。’又说:‘他们 ( 真  常唯心论者 ) 所讲的不空,是在...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245467.html
  • 汉译本“中论”初探(2)

    正反二边之边见,而“执持”中道,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不只正反二边之见解无自性,   p. 118  即中道的见解亦必如此,也是不能固持执著的。所以,龙树虽然说一切法没有自性,但并不要人执著一切法之空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2.html
  • 民國以來的漢藏佛教關係(1912-1949)

    說﹐ 特定的困難情境所構成的挑戰促使人們振奮起來﹐而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118。 在本章中﹐筆者擬根據湯恩比的這個挑戰與回應模式﹐分析民國以來漢藏佛教的 關係。 中國佛教在面對密教的衝擊時﹐做出...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pp.118-9。 110 轉引自法舫﹐﹐《海潮音》17﹕1﹐民25 年1月15日﹐p.6﹐多傑格西弟子汪注分別致函漢藏教理院及重慶佛學社﹐希 望代為宣傳這項優...

    梅靜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345586.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注116) 原卷作“莹莹”,缺“磨”字。 (注117) 原卷缺“磨”字。 (注118) 原卷作“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116) 同上,190,195页。  (注117) 渐门或渐修。  (注118) 顿门或顿悟。  (注119) 戴密微:如前所引,F?一二七A ;上山大峻:如前所引,155页。  (注120) 布敦:如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江灿腾国际佛学研创刊号(1991.12初版)页85-118 -------------------------------------------------------------------------------- 页85 明末佛教丛林中何以会出现关于僧肇的诤辩?这是研究明末佛教思想史的学者极感兴趣的课题。但是,因涉及的思想背景太复杂,不但理解不易,连相关资料的收集都相当困难...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113-118。 页112 注23 “色即是空”的经句,在《大般若经》中,有十二处之多,不 一一具列。但一般最为人熟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 句,可见鸠摩罗什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门徒。雅风采洒落,善于枢机,外典佛经,递互讲说。与道安、法汰,每披绎凑疑,共尽经要。[118]  “事数”乃五阴、十二入、四谛、十二因缘、五根、五力、七觉等佛学专有名辞,皆不易为中土人士所了解,故须...真空论》,《大正藏》册45,页152上。[116] 《弘明集》卷1,《大正藏》册52,页3中。[117] 僧睿《喻疑论》,《出三藏记集》卷5,《大正藏》册55,页41中。[118]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