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9篇,用时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传佛教影响回鹘三证

    Morgenlandischen Gesellschaft 130, 1980, S. 304-339. [7] K. Röhrborn - Osman Sertkaya, Die alttürkische Inschrift am Tor-Stūpa von Chü-yung-kuan, ZDMG 130, 1980, S. 320 [8]高木森《印度艺术史概论》,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043306.html
  • 原始佛教的佛陀观

    把世尊自己以及已证得涅槃的弟子皆称为“阿罗汉”。。[有关这点详见:《杂阿含经》卷29(T2.205c);《十诵律》卷34(T23.242b);《增支部》4(《南传藏》20,p.130);《相应部》6(...。  页130  这样的倾向由于佛陀的入灭而有了变化,弟子眼见世尊肉身消灭,留下的只是大悲感化与教法,但尚不能完全脱离历史上的世尊。但是当弟子受佛陀的大悲感化与教法薰陶日久,渐渐不只将佛陀看作为一历史...

    元弼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144460.html
  • 圆仁与唐代巡检(2)

    绝人往来,无人送供。准敕勘责彼处僧人,无公验者,并当处打杀,具姓名闻奏。......今上偏信道,僧嫉佛法......便令焚烧经教,毁拆佛像,起出僧众,各归本寺......”(注130)接著,又是一连串...有力人士如新罗人李元佐大力帮忙,甚至用财物来打点,仍无结果。最后在唐政府连外国僧尼也勒令还俗的强势作为下,他才得以在3年9个月后取得公验。难怪他要感叹“一悲一喜”了。注130《入唐记》,卷四,“会昌四年...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8.html
  • 回鹘文佛教譬喻故事及其特色——以回鹘文《折叱王的故事》为例(2)

    摩诃舍涅]罗刹。罗刹见王威仪,悄声讲:“[他]杀死了许多生灵。大王!你要相信我言,诸恶均为大力鬼所为。我即属那罗刹所制。”(126~130行) [折叱王又要杀那]罗刹。[该罗刹]则禀告说:“[灾祸非我所为,祸首其实是一位妇女鬼],她会随时变形,会变出漂亮的模样,蒙骗众人,杀死了许多生灵。大王,你要战胜她,你的心愿立马就会得到满足。”(130~136行) 此时,国王马上就去寻找妇女鬼。那妇女鬼极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044701.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14] 《大正藏》册45,页130上。[15] 《大正藏》册45,页141下。[16] 《大正藏》册...册45,页130下。 页358  因为罗什对慧远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充分地加以回答,故僧肇在罗什过世后,便在所著《涅槃无名论》的“难差”、“辩差”、“诘渐”、“明渐”二折二演中再加以处理这问题。但...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由抽象绘画与禅画试论东、西艺术的差异

    由抽象绘画与禅画试论东、西艺术的差异 潘(祠-司+番)法光学坛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1997年)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页 130-140 ----------------... 页 130 摘要︰ 本篇论文试图透过现代的抽象艺术探讨东、西艺术观的 异同。这种艺术观因为两者的交汇,产生了本质性的转变。 ...

    潘(祠-司+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946720.html
  •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2)

    茂忠孝之 芽叶,节烈文章之士赖以成就,正骨祓濯命权,白霓碧 血,长留佛种,条衣应器同饭法王,此则其内閟外现, 阴翊法运者也。(注 130) 翌年(康熙元年,1662),他在写给...129) 即〈华首空隐和尚塔铭〉,收于《有学集》卷36。(注 130)〈华首空隐和尚塔铭〉,收于《有学集》卷36, 页363下。(注 131)〈复澹归释公〉,收于《有学集补》页514下~515上。(注...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146880.html
  • 爱国僧人释熙仲和他的佛教编年史《释氏资鉴》

    -----------------------------------------------------  [1] 这部书,可以在《卍字续藏经》册130中找到。  [2] 这部书,可以在《卍字续藏经》册130中找到。  [3] 这部书,可以在《大正大藏经》中找到,编号为2035。  [4] 这部书,可以在《卍字续藏经》册131中找到。  [5]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147390.html
  • 宋代性理思想之渊源与佛学(禅学)(2)

    “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性”。“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己。(注130)”“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禀其(气)之清者为贤,禀其...(注130) 程氏文集卷第八颜子所好何学论。  208页  理也,即伯子(明道)所谓‘天理’ (注131)”。又“生之谓性,止训所禀也。天命之谓性,此言性之理也。……天性柔缓,天性刚急,……此训所禀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5.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如是,与《大毗婆沙论》“世俗性胜义故有”(卷77:大正27,400a6)者,到此始邈不相及。(转借: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130。)  其次,有关《俱舍论》的反驳书,众贤《顺正理论》与《...p.130~131。  (2) 〈龙树の二谛说〉,《宗教研究》第46卷,第4号,昭和48年(1973)31日,p.521~543。  (3) 〈《中论》の二谛──その一─〉,《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0...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