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4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罗什学主毕竟空,  魏晋以来借老庄虚无思想揣度空义者,至此而疑惑顿释,可  以获得正解(注142)。罗什的译作虽丰,然而著作极少,  现存的只有与慧远及王稚远(谧)的问答文‘大乘大义章’  (三卷)(...大品经序(僧睿作。大正五五˙五三  ˙中)。  (注141) 同右卷八、维摩诘经序(僧肇作。大正五五˙五  八˙中)。  (注142) 汤用彤氏前出书说罗什之学的特征有四点:一、  最重般若三论之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清代以来嘉义市观音信仰寺庙类型之发展

    <秩官志?知县>,页48;卷九<艺文志?记>,页139~142。《诸罗县志》卷四<祀典制? 文庙>,页55。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六六种),<宋序>,页6。  [10] 《诸罗县志》,卷七...秩官志?知县>,页48;卷九<艺文志?记>,页139~142。《诸罗县志》卷四<祀典制? 文庙>,页55。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六六种),<宋序>,页6。  [10] 《诸罗县志》,卷七<兵防...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752283.html
  • 禅宗公案之经典化的解释 —以《碧岩录》为中心

    --------------------------------------   P.142   参访沩山灵佑,《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载:“问曰:顷闻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良价未究其微。”一段问答。[...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5.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1)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程恭让  圆光佛学学报  第四期(1999.12)  页141-191  --------------------------------------------------------------------------------  页142  一、在举业中奋斗和受挫的家族  欧阳渐,江西宜黄县人。生于清同治十年...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6.html
  • 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

    ---------  11.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张建木译,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页142-143。  12. 同注四,页15。  页37  慧、护法的有相唯识往回互动密切。以上是从...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南北朝佛教流行的原因(1)

    142页  北齐文宣帝流连沉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讴  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  ,散发胡服,杂衣锦彩,拔刃张弓,游行市肆。或盛  暑炎赫,日中暴身,隆冬酷寒,去衣驰走。...

    萨孟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652391.html
  • 敦煌本唐代净士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

    につぃて》一文所附日本龙大本《法照和尚念仏讃》的录文,见《佛教史学》第3卷第2号,第142–143页,京都,平乐寺书店,1952年。   〔23〕如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4章《隋唐之宗派》第7节《...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752839.html
  • 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二]

    财产及法物为寺庙所有,由住持管理之”[141],承认寺住持有管理寺庙之权。但这毕竟只是令文上的保护,在国民政府“令不出都门”的情况下[142],实际上,佛教界所赖以护教的,仍以居士为主[143],尤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352997.html
  • 准提问答集(2)

    ,就是最好不要对他人有诅咒,因为有可能你的护法\拿着鸡毛当令箭\啊。   142<安乐妙宝>,发现那的梵文为什么与<心要>上的不一样呢?并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修法观想时该用哪一种呢?另外,高师您一字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0253149.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是为四禅之相。  141.问:何谓中间禅?  答:初舍前禅,心转寂默,是为中间禅。  142.问:何谓未到地定?  答:将发后禅,心无分散,是为未到地定。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