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2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论》之缘起论

    、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大正2,84b15~26,《相应部》12,20 paccaya﹚  “缘起法”是“缘此故彼”的法则,以十二缘起支为例,如为何会有“行”﹙...一义,而说有种种。若见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无有;若复见言:“命异身异”,梵行者所无有。于此二边,心所不随,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不颠倒正见,谓缘生老死。…。﹙大正2,84c12~85a1﹚ ...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5950558.html
  • 黄龙宗禅诗研究

    空明的悟境,不落任何痕迹的妙景;写禅者惜别依依的,有晦堂的《晚春将出郡城留别二三道友》:“长亭烟柳正摇春,杜宇声声送晓昏。花落可堪伤谢客,草芳何独怨王孙。”(84)长亭、烟柳、摇...卷 1 《惟清》。    ②《五灯会元》卷 17 《志芝》。   ③《五灯会元》卷 17 《从悦》。   ④⑨(15)(33)(84)(85)《黄龙四家录·祖心》。    ⑤《古...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650905.html
  •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中亚宗教状况考辨

    [33] 伯希和《四天子说》,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三编》,第84—103页。  [34] 《释迦方志·封疆篇第一》,第11—12页。  [35] 伯希和《四天子说》。  [36] 蔡鸿生《唐代...物质文化研究所简报》第28册,1949年,第84—85页。引自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第134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4751216.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2)

    华山寺宇方向未合,故尔常住不兴,乃改向移转,卸瓦运砖,一一莫不以身先之。”可见三昧住持华山期间,宝华山的寺宇修茸,亦多是见月一手规划。见《一梦漫言》,页84。  [38] 兴建之情形,请见下一节第三...部院永禁找赎杂差碑〉,页341~343。  [83] 康熙42(1703)年,敕赐宝华山隆昌寺改为慧居寺,是清朝对宝华山的正面肯定。参《宝华山志》卷3,页119~120。  [84] 参《宝华山志》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的《野猿听经》,恰巧代表异类以自力为主兼得他力相助而成真悟道、证果朝元的释教剧。猕猴修道成正果的故事,佛经中早有记述[84];《野猿听经》也是演述野猿先化身为樵夫偶遇法师,后化身为秀士听经问禅、得道...住洞天福地,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伺候他们,称之为金童玉女(参《华夏诸神》,同注38,页84)。金童玉女大量出现于宋元以来的剧作中,如贾仲明《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杂剧、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成为道教剧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

    Madhyamakaa- la.mkaara-v.rttii),藏文《中观庄严论注》,<东大德格版>No.3885,<中观部12>,页28之56b 4行至页42之84a 1行;<台北德格版>No.3890,36册(北京版...njikaa),藏文《中观庄严论细疏》,<东大德格版>No.3886,<中观部12>,页42之84a 1行至页67之133b 4行;<台北德格版>No.3891,36册(北京版No.5286, vol....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1)

    ----------------------------------  20 引见《大正藏》卷46,页84,下。   21 引见前书,页84,下-85,上。   22 智顗三谛思想的唯心化,除了受到《...藏》卷25,页260,中。)  54 相当《大正藏》本第27卷。(详见:《大正藏》卷25,页260,中。)  页84  般若。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当学般若。今云何言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2)

    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84]   为了方便检阅,我们可以把引文中所说到的五种三谛,条列如下: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各章。   83 指藏教和通教的二谛。藏、通二教虽有二谛,郤没有中道。   84 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卷3-上;引见《大正藏》卷33,页70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1.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2)

    84]   此偈颂皆以白话文字描述,意旨浅显明晰,用词平淡未饰;然白话通俗之中透显宗教情感的虔敬庄严,此亦可说是汉译偈颂的普遍特色。另外,用词多倾向于警醒、鞭策,亦可说是一特色,例如《正法念处经》中...》12?90c~91a)。  84 见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所译《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大正》1?20b)。  页48  黠慧离恶口,正语喜乐行,如是美语人,则近涅槃住。  常说善妙语,舍离垢恶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3.html
  • 云门宗禅诗研究

    灯会元》卷15《澄远》。   〔84〕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令滔》。   〔85〕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齐岳》。   〔86〕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种简单化纯一化至极的生活。“放却牛绳便出家,剃除簪发著袈裟。有人问我西来意,拄杖横挑啰哩啰”。〔84〕在无意义、无音韵的曲调中,呈露出最深遽的意义和最圆整的韵律。对随缘自适的...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325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