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知宣说四清净法。”[29]意思是说三自性说并非始于《深密》,在《方广》教中已蕴含了三自性思想:经中凡是宣说“无所有”的地方,就是指遍计所执自性;凡是宣说如幻如梦如阳炎光影等喻的地方,就是指依他起... [27] 大正藏16/694。 [28] 大正藏16/696。 [29]《摄大乘论本》,大正藏31/140。 [30]《瑜伽论记》卷四十,大正藏42/777。 [31]《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29~30页,台湾德山寺,1995年。 [21] 《大正藏》22册,938页。 [22] 引自杨化群:《藏传因明学》,第6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 引自马一浮:《复性...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8.html
-
知命,迂此真化,敢竭微诚,属当译仼,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及三不易之诲,则忧惧交怀,愓焉若厉。”29隋代彦悰非常推崇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在其著作《辨正论》中,...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89——290页
28、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63页
29、参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僧叡著《大品经序》,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92页
30、语见《续...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意根是编辑部的外稿搜集者;意根能取五根的所取,又为五根起用的所依。而此五根与意根的交感相通,即说明了意根为身体与心理活动和合的中枢。[29] “依意生识”的“识”,则著重在触对境界的认识,能了识别...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T02, no. 99, p. 87, b2-29) [7] 如《杂阿含经》卷9:“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P29 [14] 《唯识观大纲》,见《太虚大师全书》十八册P1353—1354
...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5.html
-
性之根据,于是沿袭经部的种子、熏习概念而变之。如《大乘庄严经论》以为一切名言分别法皆由名言熏习种子(概念)而生[29],此即以名言概念为世界万物之本体。 最早提出系统明确之种子学说者,当属经量部。...27]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第131页。 [28] 中论青目释卷第四,大正30·31上。 [29] 吕澄先生考证庄严本颂作者是无著,长行作者为世亲。今从学理言之,亦以为庄严论是无著学。盖《...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should not tremble in his noiseless lodgings?"[29] Actually,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s meant to be a ...Norman 1992: 110.
[29] Norman 1992: 107.
[30] Chalmers, Lord (1932) (tr.)The Sutta-Nipāta, , ...
Sik Hin Hung
|The|Pearl|of|the|Tripitaka|Two|Vaggas|i|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3673638.html
-
此义,如“直须蕴藉深,方可不落是非得失、闻见知觉,纤毫净尽,始得快活,拘牵惹绊他不住。所以道:如人学射,久久方中”。 《圆悟录》卷12。参见《大慧录》卷22、卷27、卷29、卷30,《古尊宿》卷4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自己的《会宗论》呢~~再者,玄奘法师幼小出家,29岁动身去印度,十几年工夫,没写一点儿东西,在印度也只有《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一点儿,可我们现在人,一出家没几天写出的文章满天飞。 ...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3073692.html
-
地点极成;而且,在与所比相反的所有地点都确知仅仅是不存在:这就成为比知不极成的境义的标记。[29] 赞足的表述较陈那更为详细,可以看作是对于陈那本人的因三相表述的解释。从中可以确认两点:第一,陈那的因...Vizianagram Sanskrit Series, p. 201. 18 ff. [29] 本段又由张春波先生从梶山雄一日译转译成中文,见梶山雄一,1980年:《印度逻辑学的基本性质》(ィソド論理学の...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47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