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2)

     [24] “四库存目提要”有谓:“皎然与颜真卿同时,乃天宝大历间人”云云。   [25] 原文是“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发皆造极,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異[24] ,而掀起的半主觀半客觀式的綜合思惟。此種思惟法,可說是以後各時代佛教的共同性,祇是表達的方式有其深淺,漸次轉進的層次不同罷了。  B、格義佛教  從牟子理惑論到格義佛教的興起,乃是相距不久...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1)

    [24]  因此一心法者“一中一切”“一切中一”是“一中多”“多中一”之一贯,“一切即一”是“理”,“一即一切”是“事”,因此一心法该事理法界,就中圆融无碍,一切即一是初镕大治,一即一切是后融大和,...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5.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1)

    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临川,斯皆感往者之难留,岂曰排今而可往”[24]。  庄子之所以藏山于泽,孔子之所以临川而叹,均感叹事物消失之速,难于把握,岂能前后相续。庄子之意乃在世人虽未能观察入微,然山在...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也”(庄子大宗师)。   [2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4]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中。   [25]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下。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义?火中无闇,火处无闇,云何名为明能破闇?若彼火中如是无闇,何处有闇,火能破闇?若当无闇可破者,云何而得自、他俱照?[24]   这段晦涩的论文,依巴达恰亚的英译本,应该是这样的:   其次︰ ...23] ‘回诤论’,“释上分”第四;引见‘大正藏’卷三二,页一九中。   [24] 同前书;引见‘大正藏&rsquo...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9.html
  •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

    以招致之」[24]而後,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之前,中國僧尼都不必繳稅和服徭役,因此沙門積聚財富之後不愁為政府所分享。雖然,在南北朝時代的政府不是沒有想過打僧尼的主意,宋書卷九五索虜傳略云: 是歲...參黃敏枝先生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一書(天一出版社,臺北,民五十九年)頁三五和頁一一八。以下引用簡稱「黃敏枝先生書」。 [24] 三國志頁九八六下 ── 九八七上。參湯用彤先生(一八九二 ── 一九六二)...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0.html
  • 在电脑上读《金刚经》(1)

    No.2735   ﹝24﹞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唐 宗密) 《大藏经》No.1701   ﹝25﹞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唐 知恩) 《大藏经》No.2736   ﹝26﹞金刚波若波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244328.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世信祭祀,以為祭祀者必有福,不祭祀者必有禍」[24]。  又說﹕  p. 50  「……況不著篇籍,世間淫祀,非鬼之祭,信有其神,為禍福矣」[25]。  這些,或即係針對初入中國時的混合的佛教...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三國志』魏志卷三○、裴注所引。   [24] 『論衡』論死篇。   [25] 『論衡』祭意篇。   [26] 『後漢書』楚王英傳。   [27] 『後漢書』襄楷傳。   [28] 『三國志』吳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