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

    naana] 建构出来的境(对象或事物,所取部份),这境是不存在的”(注23) 从安慧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将“虚妄”和“分别”看为同格语,同样是在说明广义的所取(注24)究极而言是不..."doe not exit.],转引自:叶阿月,前揭文,页 84。 注24 广义的所取,或说广义的境,是含六尘,六根,染污意及六识 等四种;狭义的所取,或说狭义的境,则单指六...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
  •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

    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所熏处,并且认 为异熟果识不外乎是维持种子的阿赖耶识,从而发展了“阿赖耶 识的相续转变差别”之思想。(注 24)既使如此,经量部“细 心相续”说之思想,仍然深刻...《印度部派佛教哲学史》,页228。注23 同上注,页229。注24 同注5,页229,并参见《唯识思想》,页169。注25 ,高崎直道著,收于《唯识思想》,页11。注26 同上注,页26。注...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1)

    念众生不知是法空而常一心欲得乐,圣人愍之,令随意得乐 ,为世俗法故,名为“法缘”。(注24)“法缘慈”是“众生缘慈”的提升。行法缘慈者,观一切众生只是“空五众”,也就是说,在凡夫以为实有...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6.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注22 同注 21。注23 同注 21。注24 同注 21。注25 同注 21。注26 如实智义,说详《大智度论》卷二十三。注27 I.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注28...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无,一切皆名遍计所执;依他起上,彼所妄执我、法俱空 ,此空所显识等真性名圆成实。是故此三不离心等。”(注24) 唯识理论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心”,...第545页。 注23 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第246页。 注24 《大正藏》卷31,第46页。 注25 《大正藏》卷31,第47页。 注26 《大正藏》卷31,第61页。 注27 《大正藏》...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
  •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1)

    喜三者祗属前三禅;舍属第四禅” [23]。最后还称叹四无量为十波罗蜜等一切善法的圆者 [24]。  《清净道论》“说梵住品”的特色,在于作观先从自己下手,这虽与一些论典的方法不一 [25],但却不难...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845703.html
  • 《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的词义对论

    tena"(因此)一词】是表示“karanena"(理由)。  ──────────────(注1)《称友疏》,荻原校本,pp.294.21~24:pratihprapty-arthaiti.prapti...若俱便坏已,彼应先说故。  附:《称友疏》(注24)  ──────────────(注24)《称友疏》,荻原校本,294.27~295.7:ahacatreti.etadVaiyakarana-...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845734.html
  • 台湾禅修型“新兴佛教”初探

    “大乘禅功学会”的彭金泉,比较含蓄些,自称为第三代宗师与总教授师。不过,该学会还是先将其第一代宗师妙空加以神化,称为大自在王佛应化而来,降下大法普渡众生 ( 注 24)。 其第二代缘道祖于民国...回顾与展望〉 ( 同注释 ),页 76。 ( 注 23) 杨松亮, 〈一沙一菩萨〉 ( 《禅光杂志》 13 期,1995) ,页 50。 ( 注 24) 柯道明,〈佛乘...

    郑 志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545789.html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1)

    凉州模式〉一文中谈过北凉施行佛教转轮王传统的概况。[24] 但由于该文也没有从意识形态的发展角度去说明北凉佛教的发展性质及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文中有重新谈论北凉佛教之发展性质及模式的必要;特别是,...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
  • 大溪斋明寺的传承宗风

    卷上部下部、正信除疑第四卷、泰山结果第五卷等。[24] 就内容而言,那是以佛教思想为骨干,再掺杂一些儒、道思想。就法会科仪而言,那是以百分八十的佛教禅门日诵的唱赞为主体,其他才是道教和民俗信仰的仪式。...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64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