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

    的独创;事实上,他所宗重的‘金刚经’,就是一部善用矛 盾句形的‘般若经’。例如,前文铃木大拙所举“A不是A,所以 A是A”的句形,即屡次出现在经文当中(24)。另外,类似上引‘ 坛经...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2)

    厚示浩初序书 〉,驳斥柳宗元的崇佛论调。见王令《广陵集》(商务影印《 四库全书》本),卷24,页1~5。他又作〈书墨后〉,大肆攻 击佛教,说佛老之害深于杨墨,而佛之害更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5.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非一非一切。[24]  所以可说“不思议境”即是:一心中遍历一切法,无非不思议境、无非不思议三谛、无非不思议三智!  (续)三、观理次第   观理次第即是“无生门破法遍”所显之“次第三观”:“一从假入... 第54页上  [23]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4页中  [24]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5页上  [25]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62页上  [26]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62页中  ...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178?大正27.892b  [24] 《大毗婆沙论》卷178?大正27.892b  [25] 《大毗婆沙论》卷178?大正27.892c  [26] 演培法师著的谛观全集杂说三《印度佛教思想观》p...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
  •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师明确评论说:“此中重在依法决定后世不改不动原则,随事变通应用之法俱在律文。更不可依相似法句遮法毗尼。”[24]再次,从法师弘戒方式上看,亦是充分运用戒律的变通性,而非忽视时空之适应,只知固守繁琐仪制...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5046071.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三系唯识学的源流,确是导师的独到见解。若能了解唯识学派重要论师的出身、活跃地点,应能对唯识学的发展,有更全盘的掌握。试将导师的研究,图示如下:[24]                       弥勒...]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收于《以佛法研究佛法》,p.251。[22] 《印度佛教思想史》,p.349。[23] 《印度佛教思想史》,p.349。[24] 论师的出身与活跃地区,参考〈中国佛教...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

    否则误以为众生破无明,由 始觉后,会再由本觉起无明,成佛之后,岂不再还为众生? 犹如前述的“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本觉仅为不觉的依 止因,非造作因(24)。...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146090.html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差别义   第三、毕竟定佛性─佛种性义[23]   这里的《佛性论》(《宝性论》) 所论的如来藏的三义若对比于《楞伽经》 (苏通解)[24],那么,该将之排比为:   《佛性论》《楞伽经》 (苏...修定’,也是唯心所造,唯识思想的白源”。   [23]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页171。   [24] 关于《宝性论》与《楞伽经》,印顺说“大概与《宝性论》...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246091.html
  • 我空、法空之初探

    又世尊在《杂阿含经》卷2“45经”云:  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大正二.一一中)  因此,在《阿含经》中提到如实观,每不出蕴处界三科。最明显的方法,如《杂阿含经》卷1“24经”...

    释海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246092.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要旨,知其宗贯,……于是遂从治《易》者读《易》三年。(注24)  这里面的“五十”应为“四十”之误,否则即和生平事实相出入。因他和徐鲁源、李逢阳谈生死和佛经那一次,是在北京;五十岁以后,已是在南京...小语”(计四段,页一八九~一九二)卷六(23)“题绣佛精舍”(页二二九)卷六(24)“十八罗汉漂海偈”(页二二九)卷六(25)“十八罗汉游戏偈”(页二二九)卷六(26)“除夕道场即事”(三首,页二二九...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