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 此外,他对于当时那种“缺乏独立创造精神”,“目炫于西哲理论,而又不曾自用思辨”[26]的状况也甚不满意。鉴于这样一些认识,熊氏明确提出:“余于哲学,主张思辨与体认二者交修。惜《量论》未能写出...炯然自识”[29],“夫见体云者,即本体呈露时自明自见而已,非以此见彼也。”[30]因而,他十分推重王阳明的“良知”说,认为阳明《咏良知》诗[31]深得中土历圣相传之血脉。对于达到本体自明自见的方法,...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2838459.html
-
22],復雲何說?多義所成故,爲自相共境[23]。以彼多事[24]所合故,說爲各根和合共行[25]之境,非無差異分別。即此義雲,若[26]法有多事[27],非根悉分別,各自所觸證[28],離名言根境。如是且說五根所生現量智無分別。
依餘意樂復論其他,亦俱以離分別而說。意緣及貪等,自證無分別[29]。若意亦緣色等境時,如所受相而轉[30],此無分別。又貪瞋癡苦樂等,不待根故,唯自證是現量。如是...
释刚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4738615.html
-
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第1—26页;《佛教“二十七贤圣”回鹘文译名考释》,载《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2期,第28—46页;《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三弥底经〉第三卷研究》,载《中亚学刊》第1辑...第50—64页;《回鹘文大型佛教剧本〈弥勒会见记〉》,载《新疆艺术》(维文版)1984年第4期,第56—66页;1984年第5期,第30—47页;《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序章研究》,载《新疆文物》(维文...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939099.html
-
或六五四三二日不定。26 《乐邦文类》里说: 修行一日等者,正在用心之厚薄,不在责时之久近。27 由此可见,所谓一日乃至七日,乃是针对众生不同根机,针对不同修行状况而说的,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一样...生彼国。30 (钞)平时者,恐人执七日之文,谓必一日至七而便命终方名七日,故言或临终,或平时,但有一日或七日之定力者,皆得往生也。所谓闲时办,忙时用,后至命终,因果相符,必生彼国。31 总之,不论是...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639833.html
-
24.是非入耳君须忍 25.以戒为师 26.盛者衰之始 27.念佛 28.求生净土 29.败 30.请佛住世 31.佛陀三个不能 32.金刚上师说 33.戒杀放生 34.四分律 ...我住世,无异此也。(波罗提木叉,即戒律) 26.盛者衰之始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线福 祸到休愁,也要会救 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27.念佛 清朝慈云大师在观经直指说...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340213.html
-
。虽种种种福田,而三轮空寂,未始有福田之想。独放生一事,犹觉惓惓(26),所谓智不得有无,而起大悲心,师之本性然也。道风遐播,从者如云。至两宫尊信,遣中贵人赠紫衣一袭,斋金若干,问法要。师为开陈要道而...28)者。借曰兴隆佛事,孰不遵之?而师之奉法惟谨,若将浼焉(29),但愿以无事为福。严扉常锁,恍严夷夏之防(30)。林屋深居,尚切渊冰之戒。即二时粥饭,每至食指千余,凡圣龙蛇,最为繁杂,而一闻磬声,阒...
释广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0240479.html
-
禅宗永嘉集》。 (26)《黄 断际禅师宛陵录》,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 (28)(29)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30)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 (原载北方论丛...(25)]“本体是自心作,哪得向文字求?”[(26)]禅宗最突出地代表了宗教体验的超语言性,禅宗有许多以语言文字留下的公案。人们指责其与立宗之旨“不立文字”之说大相径庭。其实,这些公案的意义都不在其...
张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0340873.html
-
12,千佛共尊13,十方同敬14,恒15沙功德16,非色17非心18,南无清净19法20身释21迦22牟尼佛。 一心满23敬礼,毗24卢遮25那26,千叶27莲28花,四智29珍30宝31,德32山...”,除卯本外,余诸本均无。 24“毗”,辛本无。 25“遮”,子本作“庶”。 26“那”,乙本、丙本、癸本作“那佛”。 27“叶”,壬本作“业”。 28“莲”,寅本作“连”。 29“智”,...
达 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441657.html
-
46卷,第52页上-中。 [26][27]《大正藏》第33卷,第844页上、第452页上。 [28][29]《大正藏》,第46卷,第870页上。 [30]同上书,第870页中。
...具足佛法及众生法,虽复具足,心性冥妙,不一不多。以心性观,则似可见;若以众生及佛而为观者,则似如不逮。”[26]前面说,湛然的思想已经融合了性起论系统,这在对观心缘由的论释中亦可见到。他在《止观义例...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341985.html
-
深化,而且还扩大到对印度佛教史、日本佛教史和朝鲜佛教史的研究领域,如黄心川的《印度哲学史》[26]、杨曾文的《日本佛教史》[27] 、杨曾文主编的《日本近现代佛教史》[28]、何劲松的《韩国佛教史》[29]、陈景富的《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30]等等,都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杜继文主编的《佛教史》[31],则是大陆第一部对全世界佛教的发展历程作综合性研究的专着。这些研究成果大大拓宽了佛教史的研究...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342495.html